■ 特约记者 李书忠 威海报道
提起南海,你的脑中肯定会立马出现这样的一幅美丽的景象: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清凉的海风,咸咸的海水味道,浪花在大海里翻转,热情似火,逐至海那边的地平线,逐渐安然。夕阳西下,海岸边的椰子林、红杉树罩在落日的余辉里,朦胧飘渺,让浮想联翩。毫无疑问,这是海南南海的海。殊不知,在千里之外的胶东半岛文登也有个南海,这里的海没有海南的海温柔、细腻、迷人;文登南海就像山东的汉子,性格嶙峋、憨厚豪迈。
文登南海位于文登南部黄海之滨,是文登市全力打造的两大经济板块之一,是沿海地区少有的、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宝贵处女地。文登南海依山傍海,山清水秀,天蓝海碧,年平均气温12.3℃。这里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之一。但是,前期由于开发较晚,文登南海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前,文登南海似一条海底激怒的蛟龙,须麟抖擞,龙头高昂,翻江倒海,扶摇直上,腾空万里……
政策发力
铺就南海发展的坦途
2011年1月4日,对于山东省省委省政府来说,是个不平常的日子,省政府多次上报国务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方案,经国务院有关领导审核考察后,认为项目切实可行,并以国函〔2011〕1号文件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其实早在五年以前,威海市委市政府就开发南海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鼓励涉蓝企业,到南海投资发展。立足产业强市战略,文登先后出台了《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科技创新扶持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进行扶持和奖励;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科技创新专项扶持基金,对企业创新贷款给予贴息扶持;设立专家带徒奖,出台发明专利扶持奖励政策。
去年8月17日,文登又印发《关于实施百企升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意见》。根据意见,自当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配套有关优惠政策,重点扶持20家骨干企业、40家传统优势企业和40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性企业。今年5月9日,文登召开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双百计划”,加快构建百名企业膨胀升级、百家中小微企业梯次跟进的发展格局。
处在蓝海坐标上,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何先知先觉,把握大势,在竞争中先胜一筹?文登南海人以基础设施作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路、水、电、暖、气、排水、排污、弱电等,这些基础设施配套是南海未来发展的关键和依托,南海谋发展,以上基础设施缺一不可。基于此,文登南海新区在开发伊始就决定,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切入点,边开发边建设边招商,各项工作统筹推进。
2012年文登南海,伴随着初春的第一缕阳光,南海“深蓝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畅海路、龙海东路、科研路、金来路建设接近尾声,金滩东路、明珠东路、白云路等道路开工建设,完工后,区内“五纵四横”主干路网将全面贯通相连;金海路、龙海路、现代路、滨海路、海景路等主要路段实现绿化、美化、亮化,采用海浪式园林造型,按韵律和节奏,混交大树组团和扇形树阵组合,高水准打造滨海绿色走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5万吨;三个11万伏以上的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两个供暖门站落成、两个供气门站加紧完善。凡是绿化的地方,相关管线全部下地铺设到位。
淤泥上起公路,激流上架桥梁,曾经无路可寻的盐滩荒滩,经南海“愚公”五年的昼夜攻坚,已华丽转身,成为道路畅通、绿树成荫、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五年多来,南海新区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作,“十通一平”基本到位;30万吨级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南海新港建设快速推进,一期两个万吨级泊位即将投入运营;33公里的疏港公路建成通车,37公里的疏港铁路规划启动,港口集疏运功能全面提升,入海大通道徐徐打开……
有了四通八达的骨干路网,大发展就有了强劲脊梁;
有了水、电、暖、气、排污等管网的齐全配套,大环境就有了可靠保障;
有了万吨级深水大港,项目集聚就有了强力引擎;
有了汇入全国交通网的铁路,产业发展就多了一条“主动脉”。
大刀阔斧的基础平台搭建让南海新区在蓝色大潮中勇立潮头,抢得先机。“2009年初,我们在看到南海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时,非常震惊,深信这里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于是很快做出投资决定。”正如落户南海临港产业区的福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明所言,基础设施不仅是南海发展的中枢血脉,更成为南海的能量磁石,吸引产业项目大规模集聚。
拓宽思路
让李逵上山张顺下海
生于斯长于斯的文登人,世代以耕种为生,面多汹涌的大海,看潮涨潮落,没有意识到大海就是实现强国富民的通天大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农业社会的荣耀,也是小农经济的特色。小农经济的土壤,长不出现代经济的大树,农业社会载不动经济发展的快车。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是产业的支柱。在漫长的寻求快速发展路径中,文登人终于响亮地喊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工业化,作为主线贯穿整个南海发展之中。
在威海市委市政府大抓工业的旗帜下,文登市委市政府一马当先,率先呼应,在工业主战场南海打出一组组漂亮的太极拳、组合拳。
引企业向园区集中,引产品向龙头聚集。文登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级市,抓农业,驾轻就熟;抓工业,难免生疏别扭。一个工业先天不足、缺乏生长基因的土地上,一片工业的贫瘠之地,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寥寥无几的文登,摸着石头过河,决策者一次次探索,一次次突破,发现一个秘密:现代工业需要集群,需要与之配套的产业链,龙头、龙身、龙尾对接,让李逵上山,叫张顺下海,产业蛟龙才能翱翔腾飞,才能翻江倒海。
于是,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仓储物流、置业等无污染产业集群,近百家中外配套企业进入政府重点扶植之列。
产业环境的优化,南海工业凸现由“小矮人”向“巨人”突变,产业配套园脱颖而出……
2009年5月12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文登经济开发区国际示范项目正式举行四方签字仪式,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美国国际经济开发委员会、美国产业孵化基地全国委员会、文登市人民政府、文登经济开发区的代表分别签字。共同签订了《文登国际示范项目》合作备忘录,文登南海经济开发区成为联合国示范工业园区。
优良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加上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持所营造的良好环境,文登南海成为一块投资的热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在此后的继续发展中,文登始终咬定招商引资不放松,突出产业和资源招商,围绕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实际,立足大项目的招商引进,促进了南海“深蓝区”的迅速崛起,为工业骨干龙头企业的膨胀发展蓄足了后劲。
2010年,南海产业集群招商呈现三足鼎立的现象。机电工具产业,实施了宏安、威力等一批大项目,集聚了30多家加工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了东阳活塞、喜特恩特等项目,企业总数达60多家。家纺制革产业,引进了总投资40亿元的浙商家纺产业园、国际贸易中心项目。此外,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进了香水海、华岳丙烯等一大批对文登南海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项目,为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下半年,文登利用外资和大项目引进成效显著。重点推动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欧洲市场,重点与俄罗斯、匈牙利客商推动了直升机、轻型飞机等高科技项目。东南亚市场,重点把文登的金色海岸、道教文化、四山五泉等旅游资源项目进行重点宣传推介,同时与相关华侨商会达成了长期招商合作意向,为今后吸引更多的外商和华侨投资文登南海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2年6月,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在南海新区举行签约仪式,在此建设五星级酒店,这是希尔顿在胶东半岛投资的首家酒店。南海新区以万米金滩为平台,以万亩松林为依托,沿海景路一线,10余座高档酒店、游艇会所正悄然起步,形成“酒店建在公园里、沙滩就在酒店外”的独特风格,商业元素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南海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蓝色休闲空间。
投资20亿元的北京沃航影视基地、20亿元的瑞鑫安泰文化产业园等即将在南海落户,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6000亩香水湖畔将高标准打造建设国际娱乐城。蓝色潮头,南海新区“宜居宜业宜游”等元素正迅速提升。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文登干部在提神!工作效率再提速。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氛围浓厚,“白加黑”、“五加二”、“晴加雨”、“好加快”工作作风蔚然形成。很多文登干部都说,现在是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
确实,在文登南海采访,记者又一个强烈的感受:文登人变了!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理念的创新。
“沒有超前的理念,会错过很多的机遇。”文登市委书记张竞和记者谈起他的切身感受。他说,我们过去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近两年,市委响亮地提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別小看几个字的变换,它其实是思路、理念的巨大转变。思路一变天地宽。以前等钱办事,办什么事都难;现在,筹钱办事,大手笔接二连三。
文登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速、提效、提神是一个系统工程,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既要在提速中提效,又要在提效中提速;提速、提效必然提神,提神反过来又能推进提速、提效。
镜头回放之一:文登在南海“深蓝区”完善初级基础设施的同时,再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向纵深发展的力度,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公路建设上,南海干线公路养护里程达56.2公里,公路密度达80公里/百平方公里。济威铁路穿境而过,实现了与全国多个地方的铁路直达运输。南海国际机场,开通了到达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济南等大城市的航班,每天有4个航班往返韩国首尔。两个新建港口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设计,可停靠30万吨级以上船舶。
镜头回放之二:坐拥如此完善的交通设施,物流呈现蓬勃发展并迅速扩张之势。利群物流、长江糖酒物流、威东航运集装箱物流、烟草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相继落户南海。2008年4月,投资4000多万元的中海川物流项目在南海新区开工建设,这是文登引进的第一座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集仓储、配送、停车、交易、综合服务于一体,将从根本上改变南海货物配载和货运出租分散经营的局面,从而使集中经营、就近交易成为现实。
优越的地理位置,过硬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外客商前来南海投资兴业。而更重要的,是文登上下为招商引资所营造的优良环境。
文登出台了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南海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项目引进、户口落户、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大便利,在全市营造了亲商、安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对外开放保持了良好势头。
为了更好地为大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文登依托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设立“南海大项目审批代理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统一受理大项目申请,并实行全程包揽式免费代理服务,代办相关审批手续;对大项目审批过程进行全程督查督办,组织对审批服务部门、单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受理有关投诉;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为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办理、投资政策、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等。
今年,文登在审批大厅(含各分厅)全面开展“服务升级年”活动。这次活动以“服务经济、方便群众、公开透明、优质高效”为宗旨,以“建设一流窗口、提供一流服务、让每一个来南海投资创业的客商都满意”为目标,以“政务公开透明化,服务行为亲情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窗口管理规范化”为标准,大幅度提高审批中心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促进窗口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广大客商树立良好的进厅“第一印象”。
埋汰“新郎”莫“入赘”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文登严格审核,对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灰头土脸”型的项目,规模再大、利润再高,也不眼红,更不动心,绝不让他们“入赘”于南海这片黄金海岸上。在开发建设中,把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制定了不准乱砍一棵树、不能乱动一寸土、不引进一个高耗能、有污染的项目等若干个禁令。文登人坚信:开发建设新新南海,不能只想一时一事,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新的定位:杜绝高污染项目,侧重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文登南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崔卫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南海的规划建设上,文登决不短视,而是立足长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对所有进区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凡是不符合规划的项目,都拒之门外。宁可少建设一些,也不去乱建设。”随着外资“准入制”的推行,文登招商引资的模式早已变为“挑商选资”。在文登南海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开发区内有一片土地,紧靠海边园林,有两家韩商争着租这片地上项目。最后,他们拒绝了投资1200万美元的客商,却把土地租给了投资800万美元的韩国KTS株式会社。
为什么拒绝了1200万美元投资的大项目,引进了一个800万美元的小项目呢?文登经信局局长王肇刚揭开了谜底:大项目虽然投资多,但外商是想在那里办印染厂,印染项目有污染,开发区不能接。小项目虽然投资相对少一些,但KTS株式会社上的却是一个高科技电子项目,主要生产汽车用传感器,并且KTS株式会社社长申均富答应在建厂房的同时,建一个研发中心,把这一项目原在韩国的研发中心搬到文登来。这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能带动文登研发水平的提高。
为保护南海新区这块宝地,寻求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建设中,南海新区提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永续发展,统筹利用陆海资源,放大滨海优势,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加林地、湿地、海洋、沙滩等天然资源,建设用地、河流、林地、湿地及其他生态用地均按合理比例布局,各项环境指标均要求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确保把南海新区建成碧海蓝天、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经济新区。
在基础设施打造中,南海人向绿色低碳靠拢的步伐不断细化,要求近乎苛刻。绿化面积以每年数十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新安装的3000多盏路灯全部是太阳能、风能路灯。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风电、光电等产业从单纯开发利用,逐步向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向迈进。
“生态”已成为南海新区的金字招牌,南海新区因此捧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示范新区”的奖牌,获评为山东省最佳旅游开发区、山东省十佳生态旅游景区等称号。
问道南海
因为有勇气、有绝招,文登这几年,虽然遇到了宏观调控、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发展乏力等难关,但他们都挺过来了。
然而,文登现在还不是松劲的时候。钱从哪里来?有限的土地怎样利用、怎样开发?这些问题他们曾经解决得很好,但问题依然存在,不会一劳永逸。而且,随着“井喷式”发展,这些制约因素会更加突出。“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不好,南海的发展后劲将会受到约束。”文登市市长栾波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的担忧。
文登人自己这么想,问道南海,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高唱赞歌。
关注南海,就是要提升、推广南海的经验。问道南海,就是要督促文登、支持南海的发展。正如市领导所期望的那样,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南海要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提高产业层次,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力度。
文登开发南海的经验告诉我们:赶超发展、跨越崛起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后发地区怎么赶?”“面对困难怎么办?”“有所成绩怎么看?”怎么赶,见证我们的决心;怎么办,考验我们的能耐;怎么看,检验我们的智慧。
问道南海,我们总结到了如何招商、如何引资、怎么发展的经验,得到了启示,充满了信心!
问道南海,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横看成岭则成峰,每一个关注南海发展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为记者,作为问道南海的解读者,我们也有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本文得到:山东省威海市经信局、招商局;文登市委办公室、招商局;山东电视台驻威海记者李振利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