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车软件行业洗牌加速 资本驱动跨地域整合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少东 刘夏 报道

  7月1日,随着《北京市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此前随着市场自然生长、竞争的手机叫车软件有了清晰的、必须遵守的准入条件。接入指定的电召平台,到主管部门备案,遵守电召服务收费标准,统一命名软件……这些规则,构成了手机叫车软件活下去的新门槛。

  

  爆发速度令人惊叹

  嘀嘀打车、摇摇招车、易打车、打车小秘、快的打车客户端4月份的下载量均已超过10万。

  “10万注册司机,15个城市,我们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调度平台,每天服务于四五万个用户。北京的叫车成功率高达80%-90%。”小桔科技CEO程维快速地把这些数字一股脑吐出。

  现在,小桔科技的嘀嘀打车有350多万用户,每天平均7万单以上,北京占3万单。北京从0单到1万单,用了5个月,上海只用了3个月。武汉、南京等城市也发展很快。“上海世博会时强生公司每天2万单已经是历史上的峰值,被我们几个月时间就超过了。”程维说。

  打车软件的爆发速度令人惊叹。游戏、视频、电商等其他互联网行业曾经的飞速发展相形见绌。正如程维所说,打车软件在中国崛起速度,是因为恰逢剧烈变革产生了需求。

  易观国际一份关于打车软件的行业报告指出,用智能手机实现招车的服务逐渐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开始的将服务应用于私家车,到后来逐渐扩大到城市的公共出租车,这类应用越来越有效地解决人们在高峰时段打车难的问题,尤其在交通问题较为严重的大城市。

  从打车软件用户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其中,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用户群主要集中在北方城市,快的打车主要集中在杭州,上海等南方城市。

  根据易观国际分析报告数据,2013年4月份,Android平台中国11家主流应用商店的监测数据显示,在打车类应用细分领域,从累计下载量数据看,总体下载量超过百万。

  嘀嘀打车、摇摇招车、易打车、打车小秘、快的打车客户端4月份的下载量均已超过10万。嘀嘀打车客户端的下载总量达43万,摇摇招车下载量为24.6万。

  

  政策风险的考验

  摇摇招车创始人兼CEO王炜建说,“最初考虑了如何做好产品,考虑了服务客户,考虑了市场,唯一没考虑到的是政策上会有问题。”

  对于已拥有先发优势的几家,始料未及的政策风险正在考验他们。5月22日,深圳市交委客运管理局表示,由于市面上的手机叫车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不规范”等问题,主管部门依法进行了监管。深圳地区的出租车司机已接到要求卸载软件的通知。

  据公开信息显示,各地政府对打车软件的态度不尽相同,目前明确“叫停”的是深圳,北京、广州等地,表现出对于“加价”叫车比较敏感,中西部地区则是热切期待与各软件公司的合作。

  “嘀嘀打车在干的是一件民生的事情,必须接受政府监管、舆论监督,必须在还一岁不到的时候,照顾到公平、信用度。”程维说。

  摇摇招车创始人兼CEO王炜建对记者表示,“最初考虑了如何做好产品,考虑了服务客户,考虑了市场,唯一没考虑到的是政策上会有问题。”王炜建表示,相信深圳的“禁令”只是暂时的。

  据了解,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几家打车软件与北京市交通委合作的统一叫车平台在7月初上线。“其实我们的意图和政府是一致的,都是想要解决‘打车难’问题。”程维说。

  

  投资分化加速行业洗牌

  北京市政府出台的《细则》取消了打车应用的加价模式,而改以电召服务费。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出租车保有量是6.7万辆,个体出租车1000辆左右,180家出租车公司控制了剩下的6.6万辆。根据市场调查显示,一位单班出租车司机每天平均会接活18个单左右,这意味着北京出租车公司每天日交易次数为120万左右。按照北京打车软件目前较高的渗透率,业内人士预估接单比例约为10%,那么每天线上叫车的次数也达到了12万左右。如果按照《细则》的规定,即时预约每次5元,那么线上叫车市场每天的营收总额会是60万。

  如果考虑到线上打车转化率的保守估计以及目前打车应用渗透率迅速上升的趋势,这个数字往上调整的空间极大。目前,这个服务费用最终会如何来分配,由谁来获得与管理,在《细则》当中并没有提及。

  本次《细则》当中还规定,“手机电召软件必须经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接入行业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这意味着打车应用行业的牌照制度已经形成,这把牌照之尺将会把打车应用市场队伍拦腰砍断:那些注册资金多,用户规模大,将很容易拿到牌照进入这个体系,与传统行业形成联盟,而大多数打车应用有可能会被挡在这种壁垒之外而面临被洗牌的命运。

  由于打车应用目前并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完全是资本驱动的产业,资本的多寡决定了打车应用未来能够走多远。而资本是否会持续介入,完全取决于打车应用本身的推进速度。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政府制度壁垒形成,那么打车应用两级分化明显,投资市场将会更加谨慎和集中,排在打车应用队伍前面的打车应用依然会继续拿到投资,而后面的打车应用将因为受到政府控制而使用户增长减缓而最终拿不到风投。

  目前打车应用软件获得融资的情况不一。公开资料显示,嘀嘀打车跟打车小秘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融资,其中打车小秘今年4月推出,用户规模较前者较小,在用户覆盖率面上还处于早期的大量砸钱扩张的阶段。摇摇招车去年5月获得300万美元的融资,这些钱已经支撑了1年多的运营,之前传言3月份的B轮融资目前没有了消息,而快的打车用阿里巴巴300万美元的投资进行了17个城市的推广,其“余粮”多少可以想象。“那些现在没钱的打车应用,今后就越难融到钱了,只能面临被洗牌的命运。”打车小秘负责人、易到用车副总裁杨芸表示。

  

  难题是跨地域扩张

  自从移动互联网兴起对于传统行业的变革以来,打车应用无疑在其中变革最为激烈,其面临传统利益集团的反扑是可以预见到的。而作为一种本地化产品,打车应用未来发展中,跨地域扩张才是其面临的真正难题。

  打车应用有着非常强烈的地域属性,行业领域素有“北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南有快的打车”的说法。而具体来看,摇摇招车只是在北京流行,而快的打车的根据地在杭州,上海则是大黄蜂占主导。

  这些打车应用并没有跨出本地化的局限,甚至在这些城市相邻的地方,当地流行的打车应用都不尽相同:在苏州流行的打车应用是“苏州行”,在南京则是“召车宝”,在广州又变成“出租通”,而成都却是“招车即来”……

  打车应用的推广是一项需要持续深入的长期过程。如果是在打车应用刚刚兴起的城市,前期的市场培养,尤其是司机的培训比较漫长,受到司机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线下推广人员一对一的推广必不可少。

  另外,打车应用的推广的费用更是一大难题。在一开始,司机群体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一些打车应用为了让司机使用自己的软件,采取了向司机免费赠送智能手机的方式。为了进一步绑定司机,有的打车应用甚至每月向司机赠送流量费,以及其他礼品。据了解,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嘀嘀打车,其前期市场推广费用每月超过百万。

  最后,本地化的服务也是一个长期慢慢改进的过程,用户对一款软件的使用习惯与口碑传播需要长时间建立起来,而本地化增值服务更需要一点一点探索,一些地方增值服务在另外的地方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而这也是为什么大的打车软件跨地域扩张无法战胜本地化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行业深度上,打车应用而无法更深一步发展;而其要想做强做大,唯一的出路就是横向发展,向覆盖城市的广度扩张。

  虽然跨地域发展阻碍重重,但由于受到政府干预而无法横向发展,这种城市覆盖率的纵向延伸几乎成为所有打车应用的选择。

  嘀嘀打车向全国扩展时间较早,目前已经在15个城市有了一定量的用户基础,摇摇招车目前则只覆盖到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快的打车覆盖到10个城市。但是“覆盖”跟“主流”,是两个概念,即使这些排名靠前的应用,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到了其他城市竞争不过本地化打车应用几乎是常态。

  独立跨地域推广难度较大,打车应用要想进行规模扩张,结果就剩行业并购与整合这一条路。易观分析师闫小佳认为,像嘀嘀打车这种具有较强实力的打车应用,依靠背后投资方的支持,可以选择一些规模较小,但是在本地应用覆盖率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进行并购。

  相关的评论人士也表示,在未来打车应用的跨地域的整合将会成为趋势,在打车应用层面才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吸引投资进入的重要因素,毕竟在这个跑马圈地的烧钱阶段,资本的投入才是其发展核心助推器;另外一方面,用户跨区去的使用体验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应用体验则被认为是打车应用存在的基础之一。

  然而,跨地域整合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大,这会更加考验打车应用、投资方,甚至是地方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