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果实
本文中的两位主角:一个是被誉为“机床大王”的潘旭华,另一位是上虞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庆。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因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
好技术就无偿支持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8微米左右,而潘旭华的机床重复定位精度达到了0.6微米,相当于每次用一台起重机操作穿针眼,居然百发百中。
去年12月份,一场世界最高精度磨床的擂台赛在上虞春晖集团的厂房里进行。
在场专家都觉得,这会是一场很悲壮却没有悬念的比拼:英国、日本的先进机床精致得像一台豪华轿车;潘旭华领衔研发的本土机床却简陋得更像一台拖拉机。
然而,在时间、速度对等的情况下,相同零部件的加工精度,本土机床竟然优于国外最先进同类机床,引起现场专家的惊叹。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荣庆得悉了潘旭华的难题。这个在曲轴行业“浸润”多年的男子专程跑到武义,与潘旭华深入交谈后,作出一项大胆决定:你敢“造大飞机”,我就来“修建跑道”,让潘旭华的机床样机在“上虞太阳”进行研发实践。
“我们有着几十年曲轴生产技术的积淀,在加工手段、工艺和检测设备上都非常专业,最关键的是,董事长王荣庆想为民族工业发展做点事,因为中国的母机行业相对落后,制约着其他机械制品质量的提升。”昨天,“上虞太阳”执行总裁刘伯钧告诉记者,该企业为保障潘旭华的研发,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从提供毛坯、检测人员及国际认可的“埃迪柯”检测设备,在长达一年多的样机调试过程中,企业方还给潘旭华提了不少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为创新敢吃“螃蟹”
在国内曲轴业中,“上虞太阳”独树一帜,主要为一汽、北汽、浙江吉利等汽车厂商提供发动机配套曲轴,产品出口美国。近年来,企业更是注重产品结构转型。
“当初我们不计投入成本,看重的是潘旭华的研发潜力。而与潘旭华合作后,我们更能发挥优势。”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所需的随动磨削机床从英国进口需要800万元一台,进口一台机床周期又很长,而只要小到换个零件,就需要英国的技术人员来企业,非常麻烦。“去年下半年,我们向国内多家机床制造业的巨头抛出课题,意欲解决圆弧连接轴径随动磨削这道难题,可没有企业能接这个踢过去的‘球’。”
而这时,“草根科学家”潘旭华却毅然接下了这个“绣球”。
今年4月,潘旭华团队将研发的机床再次交由“太阳股份”进行稳定性测试。
“一旦测试获成功,这种机床会比英国机床更为先进。进口机床对圆弧连接处的打磨需要8分钟左右,而这个只需要2分半钟,效率大大提高。”潘旭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