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华/文
在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下,A股痛快淋漓地跌至“鸦片底”1849.65点。A股就如同精神鸦片,麻醉着和欺骗着投资者。痛定思痛,A股走到了应禁毒疗伤的路口。随着“钱荒”被放大,钱荒也成为A股下跌的罪魁祸首之一。在“钱荒”潮还未被平息之际,金融危机第三波的论调再度来袭。一时间,市场人心惶惶,投资者人人自危。来自技术面的分析以为,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指数考验1849点的支撑,尽管1849点在技术面上属于强有力的支撑点位,但投资者应等待价格反复验证该点位的支撑。在市场没有站稳的情况下,盲目参与反弹,是不明智的投资行为。
“鸦片底”毒性剧烈
上周A股的暴跌,尽管惨烈不忍目睹,但最有意思。在有效跌破1949点“建国底”时,创造出有名的“鸦片底”。
1849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著名的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同年,葡萄牙侵占我国澳门,湖南李沅发起义。1849年6月5日,丹麦颁布第一部宪法。
164年后的2013年6月25日,A股恐慌之下惊现1849.65点。这一被戏称为“鸦片底”的1849点意义非凡,暗示着A股已发展到必须禁毒疗伤、法制治市的新阶段。
连日暴跌,让投资者丧失对A股的信心。据新浪网发起的“您对中国股市还有信心吗”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7日下午收盘后,在参与投票的17049人中,有14728人选择“没信心,中国股市与中国足球一样烂”,占86.4%,有1500人选择“有信心,我国基本面尚好”,占8.8%,有821人选择“打酱油!告别股票N年了”,占比4.8%。
若以望闻问切之传统中医疗法,把脉A股的毒性具体何在。想必股民早已耳濡目染、得失寸心之间。
A股之毒,君若闭目尤可见。短期里,A股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具体表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A股反倒下跌;资本市场里,垃圾股、绩差股涨幅远超业绩优良、分红稳定的蓝筹股;主板市场狂跌,创业板暴涨;与外围股市的关联上,A股跟跌不跟涨,具体表现在,欧美日一大涨,A股纹丝不动,欧美日一小跌,A股恐慌盘频出。
但这不是A股最毒之根源。A股最大之毒,实乃法治意识之衰微、法制建设之拖沓缓慢。粗陋之证,以《证券法》修改为例。今年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欧阳泽华列举现行《证券法》不适应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所需的七大问题,其中第一点“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定位存在偏差”尤其值得关注。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证券法》同时被多位学者和专家支持和赞成。但《证券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一拖再拖,有效开展进展缓慢。当市场跌至1849点“鸦片底”的时候,管理层首推并高调打造的,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尚且只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法制建设进程太过缓慢。
至于说到法治意识之衰微,6月22日一则新闻可见一斑。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住建部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工作过程中,为打消地方政府对涉房信息的担忧,开始与地方政府签订“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住建部承诺,采集的个人住房信息仅用于宏观分析,且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
报道称,有官员透露,“在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工作过程中,住建部传达的精神是,住房产权信息查询的结果,不得用于法律诉讼、证据等。”
在此之前,陕西房姐、郑州房妹、广州房叔因同时占有拥有多套房产,涉嫌腐败为千夫所指。民众渴望公开住房信息,以严惩腐败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民众寄望于通过公开个人住房信息严查涉房腐败的希望成为泡影。
最引质疑的是,住建部仅仅凭一个口头承诺,就将地方政府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地方政府保留住房查询权,意味着地方政府拥有多种借口和理由不公开住房信息的权力。在住建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法治意识让位于行政干预,原本理应向民众公开的住房信息反倒成为保护涉房腐败的法理依据和工具。
说到A股的法治观念衰微,可以从众多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案中找到明显的证据。无数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屡屡试法,反映出目前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太低,以经济惩罚代替刑事惩罚已不能有效遏制违法现象等问题。明知违法成本低为市场所不耻,却不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这一法制不足,正是法治观念淡薄的明证。
救不救市都有理由
有投资者形容那些整日沉迷于短线套利A股的投机客,跟吸食鸦片相差无几。整天追涨杀跌,意图在短时间里获得高额利润,正如一剂能量充沛的鸦片,左右着无数股民的投资意识。尽管在一个长期下跌的趋势中,缩短炒作周期有被逼不得已的市场环境因素所决定,但过度炒作只会让自己头昏脑胀、精神恍惚。
弱市之下,过多的短线投机,正是市场多杀多引起恐慌的因素之一。上周,在市场最后一跌的过度反应里,在恐慌情绪蔓延下,星期一大大咧咧地跌109点,跌幅达5.30%,周二延续跌势,盘中再现100余点惊魂跌幅。不过,在抄底心态下,多头力挽狂澜,放量拉升100余点,收盘时仅跌3点,暂时稳住了市场绝望的悲观情绪。
也许,1849点“鸦片底”让投资者想起164年前的弱国耻辱。当“鸦片底”在意料之外中降临,早已吸食鸦片而羸弱不堪的股民,终于从烟雾缭绕的烟馆中清醒过来。
彼时,坊间有关要求政府救市的呼声此起彼伏。无数伤痕累累的股民,更是在各大门户论坛向管理层提出救市请求,并要求管理高层来一高行政级别之官员,出来讲讲话,哪怕是安抚一下股民也好。
然央行及有关管理机构稳坐中军帐,岿然不动。人民日报6月25日发表署名文章《证监会央行都不是奶妈救市是害了股市》指出,“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不是帮了股市,而是害了股市,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而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
尽管管理层通过各种方式表明不救市的立场和态度,但股民对管理层救市仍存幻想。之前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市场人士指出,此表述早已向市场表明,新一届政府不会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来挽救资本市场。
关于救与不救,股民、学者和管理层自然各有各的看法和见解。在一个只能单边做多,以个体散户为投资主力的市场里,股市罕见地在两天时间里,暴跌200多点,股民财富急剧缩水,这一切都不折不扣地考验着股民那原本已脆弱的神经。股民自然希望管理层能够从幕后走向前台,给予大家更多的坚守信心。
至于学者和管理层的救市与否的观点,各有各的算盘。救有救的理由,不救有不救的道理。但一个负责任的管理层,应当主动承担股市上涨和下跌的各种可能后果,应主动避免泡沫和恐慌向实体经济传导,影响和破坏实体经济。从这个观点出发,管理层还是应该对无休止下跌的股市,给予股民一个态度鲜明的交代。
资本市场是一个输者市场。著名投资大师索罗斯曾提出,只有那些输得起的人,才能最终成为股市的赢家。当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成为输不起的人的时候,输不起就意味着,在赚钱的时候,不会惦记着市场的好,但赔钱的时候,往往会把责任推卸给市场。
输不起同时意味着,投资者不会站在管理层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投资者考虑的是投资产生的既得利益,管理层考虑的是管理制度、市场机制、投资环境的合法性与可行性等诸多问题。当然,如果管理层没能将市场建设得足够完美、相关制度设计得足够完善、运行机制规定足够恰当合理,那么管理层自然需要承担,因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市场下跌的各种后果。
钱荒引A股暴跌?
当然,毋容多言股市非正常下跌的超多危害和恶果。每一次暴跌必然引起股民刨根问底探究非理性下跌的真正原因。当前,市场下跌的原因有多个版本,比如经济增速下滑、出口疲软内需不振、资金紧张、IPO重启、PMI连创多月新低、外围股市拖累等等。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暴涨的新闻充斥市场。资金面总体供给宽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间居然闹起不可思议的“钱荒”,多少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在媒体的极端渲染下,流动性吃紧的效应进一步被放大了。在热钱外逃的双重夹击下,一时间,短期债券收益率突然大幅度攀升,A股大幅度下跌更是顺理成章。
不少投资者认为,本轮A股暴跌,跟银行“钱荒”不无关系。有银行间货币交易员戏称,没见过隔夜30%利率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可见银行间资金紧张程度的确非同一般。同样地,对股民来说,不经历2天暴跌200余点的命悬一线,同样算不得圆满的股民生涯。
事实上,本轮银行间拆借资金利率暴涨,跟银行资金管理能力不高有极大的关系。同时,据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统计,6月最后10天,有大约1.5万亿元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或为银行间资金紧张真正原因。统计显示,理财产品占股份行、中型银行总存款的比例为20%至30%,因到期偿付所需,银行面临资金紧张自然在情理之中。
不过,6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对“钱荒”给出另外的答案。他认为,银行市场资金面并不是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
与部分商业银行的紧张相反,央行并未完全对拆放利率走高坐视不理。6月25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连续三个交易日回落。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充足,商业银行备付金的水平也比较高。央行已向部分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客观上说,本轮下跌发生在银行“钱荒”之前。钱荒导致A股下跌的说法多少有些站不住脚。但“钱荒”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引发投资者对银行兑付风险的担忧,促使市场加快出货的步伐。不过,这样的顾虑的确有些过激。
不过更为悲催的是,6月23日,工行因系统升级导致上午9点至12点间的取款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恐慌情绪的传播。
乱世之间,自然谣言纷起。伴随着银行“钱荒”而起的各种激越言辞,自然还有停留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形成空转的各种质疑。质疑观点认为,空转资金不带来任何企业利润,带给实体经济和银行自身危害巨大。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工行资金投向全部都与宏观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关,否认工行资金空转之说。
从另外一个方面上说,“羊群效应”导致股市上涨和下跌,原本就是股市的正常现象。在众多一致行为的推动下,市场出现一边倒的过激情形,进而推动股价上涨和下跌,这正是市场有效性的明证。恐惧和贪婪,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市场的特点。只有真正克服掉人性弱点的人,才能在资本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从某种程度看,积极应对下跌比追问市场为什么下跌要重要得多。恰当且积极的止损策略,可以减少部分不必要的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何况,市场下跌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单一因素可验明正身。
金融危机第三波来袭?
随着A股、部分新兴市场,及欧美日股市均持续暴跌,关乎本轮金融危机三度来袭的忧虑再度上演。
有分析指出,本轮金融危机的第三波正依序展开。第一波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银行私人部门,第二波金融危机爆发于次中心国家(欧猪五国)的公共部门。分析指出,依据爆发的位置判断,第三波金融危机极有可能爆发于外围国家(新兴市场)的对外部门。
受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即将退出QE政策的讲话影响,美股近段时间亦呈暴挫走势。伯南克称,在美有关部门完成对实体经济恢复状况的测试之后,一旦有证据显示美实体经济恢复增长良好后,美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数据显示,美国5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增加3.6%,高于市场预估的成长3.0%,同时,美国5月扣除国防的耐用品订单月率增长3.5%。该数据说明,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在量化宽松政策下,充足的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向多个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推动新兴国家资本市场上涨。一旦量化宽松结束,必然刺激资金从新兴国家资本市场撤出,回流回美国本土。这一点,可与从伯南克讲话后,新兴市场加速下跌相互印证。当然,来自国内的消息还显示,热钱正加速逃离中国,但这一观点需要充分完整的统计数据支持。
事实上,自伯南克讲话后,受供给偏紧预期影响,美元再度升值。之前不久,美元指数一度从5月23日的高点84.498跌至6月19日的低点80.498,受讲话刺激,美元指数再拾升势,上涨至83.171。
从各个市场的反应看,全球资本市场对金融危机的免疫力并未强化上升,反倒有惊弓之趋势。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市场总以金融危机来袭危言耸听。在胆战心惊中,金融危机成自我把自我往死里吓的灵丹妙药。最让人惊悚、仍响彻耳际的是,2012年11月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关于“欧债危机将至少再持续五年”的言论。
美国目前的众多经济数据,比如房地产价格、领取失业金人数、就业人数、社会零售总额、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均显示,美国的实体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而一旦美国经济恢复增长良好得以确认,即使美联储退出QE,美元供给偏紧,但许多依附于美国经济的众多新兴国家的实体经济,必然跟随美国经济出现恢复性上涨,比如日本的经济,至少各国的外贸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亚洲四小龙曾采取依附美国经济的策略,获得较大的发展,并最终成为亚洲经济中速度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防金融危机之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6月21日,希腊民主左派党宣布退出政府,执政联盟面临瓦解。希腊政局再度陷入动荡,再次令投资者担忧欧债危机前景。5月22日来,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04%升至11.31%。而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至5.07%和4.79%。
市场人士指出,考虑到欧元区经济的复杂多变性及金融风险的危害性,投资者再度抛售相关国家的高等级债券,以保障资金安全,由于对风险的先天敏感,趋利避害的资金撤出欧元区相关经济体,这一举动令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再度变得不明朗,加上不稳政局的动荡,欧元区同样会成为资金抛弃的对象。
今年一月至今,欧元兑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27至1.37区间震荡,走势难判。如果美联储一旦收紧美元供给,欧元必然向上突破,相反,欧元会向下走。也就是说,在美国QE政策前景不明朗的形势下,欧元与美元的汇率同样会维持震荡格局。
考虑到欧债危机一旦再度上演,欧元区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必然抵消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积极作用,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难测难料,特别地,对中国来说,外贸环境的改善将越发艰辛。
当然,判断经济前景的另外一个指标,就是黄金的价格走势。通常情况下,黄金需求量与经济增长呈正比例关系。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居民收入增长,黄金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而当经济衰退,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意愿降低,黄金需求量会随着经济走跌而回落。
需要说明的是,黄金同样对经济风险维持高度敏感。一旦经济泡沫出现,黄金需求量会井喷增长,这个时候,黄金已经成为保值和抗通胀的有力工具。相同地,一旦预期经济走跌,黄金会先期实体经济走低。去年10月至今,纽约金从最高点1798.10点下跌至目前的1179.40左右,先于实体经济下跌的特征分外明朗。
当然,在黄金的这波下跌中,市场曾曝出中国大妈疯狂抢购黄金一举吓退华尔街投行的伪新闻。中国大妈的疯狂之举,其实没有吓退华尔街金融大鳄。在中国传媒界大肆恶搞中国大妈经济的时候,华尔街投行利用金价的小范围反弹,疯狂押注空仓单。
在短暂的喧嚣后,中国大妈被疯狂下跌的黄金深度套牢。不过唯一值得宽心的是,中国大妈购买的是实物黄金,可以无限期地持有,乃至传宗接代,总算为后代购买了一个增值的未来。因为,社会财富总是不断地累积并逐步增长,而黄金短期内仍然会以稀有而成为保值和抗通胀最有力的工具。
一时间,金融危机第三波来袭的论调,搅得市场人心惶惶,扰得投资者人人自危。也许,A股,真到了该禁毒疗伤、彻底改革创新的关键时刻。
多看少动谨慎操作
事实上,市场并非人心惶惶那么简单,更恰当的表述是,市场血流成河,草木皆兵。
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指数周下跌4.53%,月下跌13.97%,深证成指周下跌5.43%,月下跌16.89%,创业板指周下跌1.35%,月下跌5.72%。B股指数周下跌3.13%,月下跌9.45%。债券市场情况稍好,国债指数月上涨0.35%,企债指数月上涨0.12%。
上周的A股,跌至1849点“鸦片底”,从点位数上看,已经到达相当重要的支撑位,但从市场多空情绪上分析,目前市场空头势力依然强大,尽管有少部分抄底资金介入,但追求短期利润与中长期投资补仓的差别相当大。从这个程度上说,如果以中长期投资为目的的介入,投资者仍然需要等待,以判明形势明朗。
上周,周边资本市场积极姿态初现,恐慌情绪得到有效释放,空头动能有衰竭征兆。欧美日主要资本市场均出现超跌后的反弹,亚太地区,台湾加权、香港恒生指数同样受到来自多头在低位的狙击,反弹特征明显。
货币流向方面,A股主板市场流出趋势明显。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促使资金撤离主板市场,供给量偏小的创业板获得资金青睐,资金流入步伐加大。不过,应警惕创业板补跌风险。
A股技术指标方面,日K线图上,上证指数在6月24、25日两天内大跌200多点,一举跌穿多个有效支撑位。这种不正常下跌带来的结果,造成各项技术指标在超卖区域严重钝化的现象。从60分钟线图上,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底背离。完全可以相信,市场会以自身的买卖行为进行自我纠偏,只是力度和高度值得观察。
周K线图MACD指标DEA值由正转负。DIFF与DEA差值扩大,双双跌至零轴以下,空头市场正式来临。从MACD柱形状态看,A股将在1849点附近反复震荡,小级别反弹,以消化基本面利空消息和调整超卖的技术指标。考虑到MACD在判断趋势方面因参数设置因素而产生的滞后性,即便市场在低点位处反复调整,MACD值仍然会出现数值扩大而市场并没有跌出新低的现象。
RSI指标仍然显示空头势大。24日、12日、6日RSI远期值压制中期值,中期值压制短期值,形成完美的空头叠加压制形态。该指标显示,市场反弹尚需假以时日。
KDJ技术指标表现略好。6月25日的百点反弹,使得处于极度超卖的KDJ指标K线上穿D线,形成金叉,而且对市场最为敏感的J线,也呈现缓步上扬之态。但是,KDJ指标毕竟为判断短期市场超卖超买的一个指标,谨慎的投资者仍然应该继续等待时机,以避免KDJ指标发出的错误信号。
通道线标显示,上证指数在1849点将获得极大的支撑。有耐心的投资者应多看少动,等待指数第二次跌向1849点后,再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多看少动,小仓位参与反弹,被套不深的投资者,趁反弹可以出清部分个股,以腾出部分资金,深度套牢的投资者,在指数第二次探底1849点后,可逐步加仓,以摊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