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3 A股投资策略:1900~2560点震荡筑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秦小华/文

  ●关注2013年A股的投资机会,需要从宏观面,包括财政支出、货币供给、行业政策、社会投资和消费支出、资本市场自身状况、外围股市多空氛围等方面,以及技术面,包括技术支撑与阻挡位、均线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和研究。结合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自3月开始,A股在2013年出现大行情的可能性不大,全年表现为震荡寻底、筑底,其运行区间或将在1900~2560点。

  宏观面分析

  财政政策

  1.2万亿的财政赤字,将更多地投向医药卫生、民生保障房、环保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财政赤字支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投资活动,但所投资的项目大部分均属非盈利性项目,不能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值得指出的是,为拉动地区GDP,部分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出现过热现象,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政绩工程等项目逐渐增多。比如,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市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样做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会造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地方债务危机重重,而且会推动局部地区局部行业的物价飞涨。

  此外,随着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人均尝债额占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隐藏的最大的债务危机是,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逐步遭破坏,债务敞口风险暴露进一步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铁道部高达2.66万亿元债务,已占今年中央预算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总和4.14万亿的64.25%;2013年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1万亿,跟2012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差不多,占2012年GDP总量51万亿的21.57%。

  按我国总人口13.6亿算,两项债务总和共计13.66万亿,人均负债1万元,占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565元的42%。

  若算上数额巨大的国债,则人均负债将更大。财政部网站3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国债余额实际数为7.75657万亿。其中,内债余额7.674791万亿,外债0.081779万亿。若按2013年末国债余额限额9.120835万亿算,则22.78万亿的债务总和占2012年GDP总量的44.67%,人均负债1.675万元,占20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8.19%。

  需要提醒的是,结构性减税带给企业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有待观察。结构性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而因物价上涨的必然,以及财政支出的刚性,财政资金缺口将扩大,财政支出压力大增。

  必须说明的是,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负担只是一个方面,而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物价、及杂费成本的隐性增加,照样会拖累企业利润的增长,制约企业的盈利空间,降低企业主生产主动性与扩大投资的意愿。

  结论:由于财政赤字支出方向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项目,结构性减税带给企业的正向作用,会被物价上涨、人力成本、原材料等隐性成本增加所抵消。高企的人均债务,会制约债务扩大的规模,而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入不敷出,带给经济增长不稳定因素。

  货币政策

  依据2013年两会规划,今年,广义货币M2将按13%的速度增长,意味着在去年97.42万亿的基础上,将升至110.0846万亿。有理由相信,广义货币M2在今年的供给将持续宽松和充裕。过多的流动性追逐较少的资产,会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

  央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93.71万亿,当月同比增14.64%。在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共计100个月的时间周期里,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月增长均值为17.8948%,其中,2008~2010年三年里,人民币存款月增长超高速发展。

  央行新增贷款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累计人民币贷款64.7万亿,当月同比新增15.05%。在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共计100个月的时间周期里,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月增长均值为16.9304%,其中,2008~2010年三年里,人民币贷款月增长超高速发展。

  依照此总额数据,我国银行的存贷比率为69.04%,低于央行对存贷比不超过75%的要求。由于该指标越高,意味着负债对应的贷款资产就越高,银行的流动性越低。

  居高不下的存款额,对居民个体的影响是正面,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对银行来说,较高的银行存款表现为银行的高负债,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对国家经济来说,存款较多,相较于资产,居民更偏好对现金的爱好。国家所倡导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投资和消费就成一句空话。

  由此,要改善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拉动经济发展,央行必然会采取措施刺激居民的投资欲望,减少居民对现金的热爱,购买资产。

  从两会规划中看,政府在2013年将CPI控制在3.5%左右。这个目标意味着,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居民将面临进一步上涨的物价。央行利用低利率、高通胀方式,刺激居民投资消费欲望,拉动内需的目的一目了然。

  此外,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银行业在积极吸收存款后,对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的积极性逐渐下降。银行业脱媒的后果是,会造成资金资源过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造成资金浪费,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大中型国有企业挤压中小微企业的利润,形成国进民退的尴尬局面。

  结论:供应宽松的广义货币M2,会刺激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居高不下的居民存款,会影响和制约,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为了刺激居民放弃现金喜好,转向爱好资产投资,央行必然会采取措施,增加人民币的供给,让人民币继续贬值。

  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需要央行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银行业利润的高速增长,与实体经济盈利的艰难,暗示银行业脱媒迹象明显。

  行业政策

  最近几年来,虽然各行业、产业及相关规划不断出炉,但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并没有显著显现。各行业在不同的区域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混乱竞争格局、盲目建设、及产业分布不科学格局,没有彻底改善。由于受地方政府财税收入、解决地区就业压力、及片面追求政绩等地区私利的观念影响,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全国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需要很长的时间。

  调整经济结构,成为行业政策重点规划方向。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调结构需要市场时机配合。调结构理想的最佳时机,是经济衰退期,这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规律。但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我们数次采用行政调控之手,刺激经济,从而失去调结构的最好机会。比如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

  利用经济危机调整经济结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约和降低调结构的成本,有利于产品及产业的更新换代。

  由于管理层多次采取逆周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及方案,调结构更多的时候就变成一句空话。调结构需要在市场走弱、经济疲软的自然状态下进行。逆周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及方案,只解决了一时的经济困难,而困扰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有理由相信,如果管理层放不下对宏观调控的热衷,那么企业愿意调结构的动力略显不足。如果管理层不愿意承担调结构带来的失业率、及经济下滑的负面效果,那么没有企业愿意主动地增加调结构的经营成本。

  不愿意淘汰落后产能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会促使大量的劣质公司存在市场里,对市场环境造成破坏,进而驱逐优质公司,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落后产能的容忍和纵容,无异自断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后路,随着经济周期被人为地拉长,调结构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阻挡力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结论:管理层不放弃逆周期调控经济的热衷,不愿意承担调结构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调结构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不愿意淘汰落后产能,随着经济周期认为被拉长,调结构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阻挡力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方面,衡量经济增长最为关键的是,投资和消费两大指标。其中,衡量投资的两大指标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外国直接投资(FDI),衡量消费支出的指标是,社会零售总额和出口贸易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567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1.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65%。

  尽管从绝对量上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名义增长,但从2012年1月~2013年2月,固定资产环比增长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在2012年10月达到环比增速高峰值1.92%,在今年2月达到固定资产投资最低峰值0.65%,若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环比增速实则为倒退。

  自2011年11月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仅2012年5月、2013年2月两月同比上涨,其余月份均下跌。外国直接投资金额连续下降,意味着外国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及投资环境保持着谨慎态度。

  最值得警惕的是,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明显下滑,意味着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及消费意愿的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1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这仍然是一个总额上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显示,自2012年2月至今,社会零售总额环比增速呈温和下降趋势。特别的是,今年1月和2月,社会零售总额达到环比增速的最低值,分别为0.17%、0.99%。

  社会零售总额降低,是投资者必须警惕的信号。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月份是我国传统消费旺季春节,如果扣除春节消费因素,2月社会零售总额环比增速放缓的特征应更为明显。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因欧美经济缓慢复苏,以及欧债危机逐渐缓和,在人民币加速贬值的前提下,我国的出口贸易逐渐好转。不过,随着我国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出口贸易的利润将会被增持国债而削弱。

  结论:从数据看,投资和消费在总量上保持同比名义增长,但从修正后的环比数据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投资和消费环比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资本市场

  自今年3月以来,多空双方目前激烈争夺的2300点,距离2007年10月的6124高点,相去甚远。从绝对数量上看,上证指数仍然下跌62.44%,若上证指数要重返6124点,需要上涨约166.24%。

  与A股的漫长熊市相比,欧美主要资本市场仅仅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出现显著性下跌,随后自我修复,在实体经济缓慢复苏的支撑下,以及主权债务危机的缓解,欧美股市逐年上涨,其中美国道琼斯上创历史新高。

  需要明确的是,在2009年4万亿刺激经济的情况下,A股不涨反跌,不是没有原因的。A股没能反映实体经济增长状况,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实体经济逐年下降的增速,尽管一再被调低,但仍然值得怀疑;其二,A股自身市场缺陷明显,制度建设存在明显真空。

  处于下跌趋势中的A股,最大的坏处是,破坏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随着金融资产价格严重缩水,投资机构及投资者不但在个人收入方面减少,而且财富效应引起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崩溃。更重要的是,财富缩水效应引起的恐惧,会向实体企业传导,尽管我们知道,股市的上涨与实体经济生产效益增加及技术创新没有必然联系,但股市下跌引起的危害,会向实体经济传导,是一种必然。

  由于缺乏赚钱效应,宽松的货币供给,并没有流向资本市场,而是流向投资领域和流通领域,一方面资金推高资产价格,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资金流出,转向收益率稳定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一个稍显正面的积极作用是,股市下跌,会促使投资者对自我价值评估体系和投资观念的反思。随着市场重心的下移,投资者对发行申购区间价的估值体系越来越怀疑,三高发行,也越来越被投资者诟病。不过,这是以资产严重缩水为代价和投资意愿下降为前提的。

  2013年两会传出的信息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看似一如既往的平淡表示,暗示着资本市场扩容是一项长期任务,市场融资的压力短期内不会减少。

  资本市场人事更迭频繁,也会导致投资者市场信心的丢失。新人新政,会引投资者观望,却也增加不确定性因素。

  结论:资本市场长期下跌,引起投资者收入减少,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减少,投资者信心崩溃。最严重的是,资产缩水会破坏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并向实体经济传导,破坏上市公司的盈利。

  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暗示资本市场扩容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市场融资压力短期内不会减少。可以肯定的是,A股上涨将缺乏动力。依靠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复苏,是不现实的,我国流动性陷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技术分析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

  道指在14500点上,震荡明显加剧。不断刷新新高的指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货币流向资本市场。MACD多头趋势明显。月线上,道指呈现清晰的上升5浪,预示着美国本轮大牛市并没有结束。日线上,由于多个技术指标出现严重超买状况,随着指数上涨形成的资金逃离背离,暗示短期内调整压力加大。

  一个最大的风险因素是,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国有提前结束量化宽松(QE)的可能。受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道指一度上创历史新高,一旦美联储收紧流动性,那么美元将继续升值,资本市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13年道指预测位13000~16000点。

  上证指数

  有利因素是,A股在2013年做空显得有些孤独,加上货币供给充分,限制流动性的房地产税,造成商品房投机减少,在外围股市向好的格局下,资金抄底欲望比较强烈。

  今年,监管层会加大对银行业敞口头寸暴露出的风险、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的综合治理,短期内,会导致资金观望和出逃。

  不利的因素有,考虑到实体经济放缓,企业投资、扩大生产意愿下滑引起盈利下降,调结构的成本高昂,同时,资本市场扩容压力尤存,融资压力大,制度建设落后,市场违法成本低。由于A股背离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特行个性,以及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乃至冲突爆发,不排除A股跌穿前期低点1949点的可能性。

  技术形态上看,2013年为A股出现大牛市的可能性不大,全年行情将震荡寻底、筑底。月K线上,A股在考验前期低点1949点后,极可能反弹上摸60月K线点位,即2560点附近。上证指数2013年预测位1900~2560点。

  尽管A股在整体行情上偏空,但我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题材、概念炒作个股。从行业大类来看,环保、军工行业将成场内资金持续青睐对象。此外,常规题材,如年季报行情、分红行情、重组、资产注入均值得关注。

  结论:操作方式上,由于A股暴涨暴跌成常态,逼迫投资者变成投机者,采取快进快出实非情不得已,投资者应时刻保持谨慎投资心态。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请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