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古代的哲人老子同志有句话叫作“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如果从字面儿上简单直译的话就是治理国家就跟小锅炒菜差不多。
治理国家咱没经验,炒菜的经验还是有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最讲究调味。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炒菜加多少调味料是没有计量概念的。如果你去看看餐馆的厨房,油盐酱醋各色调料摆得满满的,大师傅一把炒勺上下挥舞,盐少许,酱油少许,最后淋上一点香油,香气四溢的菜肴就出锅了。没有谁在乎说这位师傅到底加了几克盐,多少毫升香油。如果是自己家里做饭就更不用提了。没有谁会对这种事情较真。如果你拿到一本菜谱告诉你拔丝苹果要用多少克糖来做,你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家里没有这么小的秤,怎么量啊!!如果用西方人的观点,这就叫没有做到标准化、流程化,而且是既没有概念,也没有系统支持。
那么标准化、程序化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用“盐少许糖少许”,不也创造出了灿烂多姿的中华饮食文化吗?我们的太极拳不也满世界推广吗?是的,我们很厉害,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餐饮界出不来一个“麦当劳”。我们的太极拳也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相反在这一点上,“跆拳道“可以说是风靡世界,非常成功。现在就连中国这个功夫之乡也被人家“侵入”了。我随便了解了一下,就在北京有超过400家会所、俱乐部、健身中心提供跆拳道的教授服务。参与的人从4岁的孩子到三四十岁的白领,大把的银子在花。跆拳道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家的东西非常标准化,程序化。
首先我们看跆拳道的动作不复杂但是很实用。即使不同的教练,教的东西不太会走样。第二没有那么多门派,所有地方教的都是跆拳道,而不是“什么式”的跆拳道。第三,练习跆拳道有着非常清楚的进阶,从一段到九段,让你知道什么时候你能到什么程度。就是这样一个标准化、程序化的东西,我们还可以说是从中国功夫演化出来的东西,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在学,奥运会上也在比,而且都认为这东西的根儿在韩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标准化、程序化的思维习惯。而这恰恰是西方现代管理的核心基石。
那么这种西方管理理念我们要不要拿来用呢?具体实践的时候,是不是就会跟我们的文化传统相冲呢?(看起来肯定会,如果谁让我炒菜时一定要用量筒去计量用多少油,我一定会骂死他。)如果有冲突,我们是不是就又要转回头去搞一个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呢?我自己觉得: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不错。但是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商业化、技术化的时代,有一些东西我们是缺失的。我们要适应,要超越,就一定要学习,要改变。这种改变当然要看场合,看情景,但人家的理论框架我们脑子里一定要有,思维的模式我们也要去了解。先入为主地抱着这是西方的,这是东方的去评判,对我们的进步是无益的。什么能够帮到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取得竞争力,我们就要学,就要做。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