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政协委员建议让挽救无望患者自愿选择离世方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明知已经无法挽回一个人的生命,仍要使用大量的药物和器械实施抢救,甚至切开喉管。这种延缓生命的做法一直存在争议。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建议制定“自然死亡法案”。将“生前预嘱”纳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议事日程,让已经病到无法治疗的患者平静自然、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尊严死)。

  七成医疗费用于延缓死亡

  “有调查表明, 目前在我国,人的一生中70%以上的医疗费用都用在了生命走到尽头时延续生命的药物和设施上。”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的医疗费用大部分都用在了延缓死亡上。如果将这些高额医疗费用用于抢救和治疗最需要和有可能救治成功的病人,会更有意义。

  对此,凌锋委员提出,将“生前预嘱”纳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生前预嘱”是在人们健康和清醒的情况下自愿选择离世方式的途径。让人们自主选择是通过呼吸机、心脏电击、气管切开等措施来延缓死亡,还是要平静自然、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终点(尊严死)。这种方式,不同于“安乐死”。

  不少人对“尊严死”表示认同

  凌锋委员介绍,关于“尊严死”,国际医学界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这一想法。2006年,我国大陆创建了一个以倡导“生前预嘱”为己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通过6年多的宣传,已有上百万人阅读、几千人在网上填写了“生前预嘱”。一些医院医务人员及家属整体签署了“生前预嘱”,并在病人及家属中进行调查,发现大家对“尊严死”是认同的。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提高和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越来越重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知情自主权利以及为减少痛苦,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以尊严的方式离世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尚健康,或还有自主意识时开始思考、规划如何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并希望形成有效的文件,以便届时获得实施。”凌锋委员介绍。

  凌锋委员介绍,目前香港已开始从法律法规上保护,为公民提供安宁缓和医疗的制度。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提出“生前预嘱”开始有了配套的法律和福利制度作为保障。

  建议安宁缓和医疗合法化

  凌锋委员建议,将宣传和倡导“生前预嘱”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明确:“生前预嘱”完全是在个人清醒健康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和权利,它不是“安乐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卫生机构及人员应首先明确这个理念并加以宣传。

  凌锋委员认为,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安宁缓和医疗合法化。

  (摘自《河北青年报》文/杨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