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天生的“东方犹太人”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阳春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形容潮汕人的: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东北人会问它有没有户口;北京人会问它与人类有没有血缘;上海人会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它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潮汕人则会立即请它吃饭,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做,请它帮忙介绍……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潮汕人的身体里充满了经营的细胞,经商的本能与生俱来。

  潮汕还有句俗语,“小小生理(生意)能发家”。在潮人眼里,万物皆可商,似乎只有做生意才是真正潮汕人该干的事。大至金融、房地产、影音业,小到蔬菜、水果、日用品,只要生活中需要的,什么都可以当作商品拿来交易。现在的潮汕地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铺面多,开满了大街小巷。

  潮商和犹太人有很多相近的地方,这也正是潮汕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原因。

  潮人移居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却并非一帆风顺,正如犹太人在所遇到的层出不穷的反犹、排犹运动一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的反华、排华运动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占移民大多数的潮汕人,特别是从事商业活动的潮商。

  同犹太人一样,潮商大多是靠白手起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创业之前一般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有如李嘉诚,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先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出色。随着个人经验的累积,市场的转移,哪里有好的市场环境,哪里有好的发展机遇,潮商就到哪里去发展,不耽苟安。若非这种追逐市场、不恋小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潮商中不可能出现这么多成功的巨商。

  潮汕人最明显的就是走到哪里都不忘乡音,透过乡音传递乡情,在不断交流中,使每一个潮人都能意识到:我是潮汕人,我应该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在这样的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每个人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一个族群,首先自己对自己没有认同感,就不存在归属感的问题,也就没有身在其中的荣誉感,当然就没有要为这个集体的荣辱付出或者承担责任的冲动。潮汕人对自己族群的这种自我身份认同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留在本土,还是移居外地。

  潮人团结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在外地要是有一个潮人在街上被人欺负,那么周围偶尔遇见此事的潮人会二话不说,马上帮着这位根本不相识的老乡动拳头。所以在移居地一般没有人敢去招惹潮人的,但潮人平时对人还是很和气的,并不因为自己有实力就欺负人。

  最体现潮人团结的地方还是大家真的能做到彼此之间互相照应,一家有难大家帮。这和犹太人相同,靠着他们彼此之间的团结和互相帮助,尤其是在做买卖启动资金上的互相资助,潮人一帮十、十帮百,逐渐控制了移居地的商铺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潮汕商帮。

  潮商做生意也特别看重现金流向,现金就是信誉,就是机遇,就是安全,见利必出货。他们喜欢大批量的现金交易,快速周转,有注重效率的传统,这一点倒是和犹太人相似。不同于犹太人的厚利适销,潮商把薄利多销看作是经商的不二法宝,誓将降价进行到底。他们认为,把商品的价格定高了会吓走客户。只要有一点点利润,是现金交易,必将货物出手,将薄利多销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相比较之下,潮人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稍微逊色一些。他们不太注重理论的学习,更加看重的是实际的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再学习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相信经验的力量是无穷的,总是用过去的一套老方法套在任何出现的状况上,创新性明显不足。这就是潮商在事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在突破的瓶颈所在,在学习这一点上,潮商还应该向犹太人借鉴。

  (作者系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