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大学毕业生辞职返乡创业 养起“贵妃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国庆期间,曾丽玲养的第一批500只贵妃鸡上市了。现在,她又进了300多只鸡苗,将养殖场移到尤溪街面车站旁边。

  曾丽玲24岁。她是尤溪县街面库区的移民,现在家住尤溪县西城镇新村。小曾2009年6月从集美大学毕业。今年5月,她引进贵妃鸡养殖,走上了返乡创业路。

  

  发现“皇家珍禽”

  

  小曾去年大学毕业后,在厦门一家汽配厂找到一份业务助理的工作。每月工资1000多元,每天忙碌,还经常加班,小曾觉得长期给别人打工并不是最好的出路。今年3月,她偶然了解到贵妃鸡养殖的信息。

  贵妃鸡,原产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由野生驯养而来,体型娇小玲珑、婀娜多姿,鸡冠奇异,大花束黑白羽毛呈圆球状,犹如西洋贵妃之帽,由此得名。贵妃鸡,是昔日专供皇室享用的稀有珍禽,富含17种氨基酸,10余种微量元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佳品,被誉为禽中极品。贵妃鸡集美食、观赏、滋补、保健于一体,眼下正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看到这些信息,小曾心动了,想自己创业养殖贵妃鸡。父母支持她的想法。今年4月,她利用工作空余时间,到龙岩培训养殖知识,初步学习了从孵化到出售的一整套管理流程。5月,小曾毅然从厦门辞职返乡。

  

  放弃养鸭专养贵妃鸡

  

  经多方考察,小曾发现老家街面水库的自然环境很好,无污染,适合养殖。自家还有片桃园,在越过库区约4公里的地方,正好可以建鸡舍。6月,在父母的支持下,小曾东拼西凑了七八万元后,建鸡舍,引水,添置一艘柴油机小船,并引进第一批500只贵妃鸡鸡苗和500只鸭苗。

  小曾在学校读的是商务专业,改做养殖,碰到不少难题。只要有空,小曾就学习养殖技术,看书、做笔记,掌握保温、疫苗、疾病、消毒等知识。碰到问题,她就虚心向其他养殖专业户、县里农业专家请教。7月底,小曾发现自己养的鸡突然不吃东西了,请教兽医站的专家,才得知鸡得了大肠杆菌病;专家帮助配药,喂食后,鸡食欲大增。有经验的养殖户还告诉小曾,鸡和鸭最好不要混养,不然病菌会互相传染,不利于养殖。于是,小曾决定第一批鸭子卖光后,便专门养殖贵妃鸡。

  

  还要闯过资金技术关

  

  眼下,小曾的鸭子已经卖了近300只。她算了账,因为没有经验,花的成本比较高,并没有赚到钱。比如,养殖场要过水库湖面,船开来开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小曾着手将养殖场移到街面车站旁边,原来养殖场准备用鸡粪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作喂鸡之用。

  小曾说,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和养殖技术的问题。移民前,小曾家靠种植芦柑维持生计。移民后,父母靠打散工过活,如今年纪也大了。哥哥是国家公派的英国留学生,不用花家里的钱,但是弟弟刚读大三,还要家里掏钱。目前,养殖场已出现四五万元的资金缺口,小曾准备寻找贷款等途径来筹集资金。“既然选择做了,就要坚持下去,关键是得有信心。”

  (邱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