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创业是为了开始自己的事业,有的人眼里的事业就是“创业”。31岁的吕韶研究生还没毕业,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他曾经拥有过4家公司,今年9月底,他的第5家公司也开业了。不过,创业至今,真正让他赚到钱的不是靠公司的销售,而是靠销售“公司”。
“注册—公司名核准—注资—选办公地址—办工商手续”这套成立公司的流程,吕韶经历了5次。对他来说,他的事业就在一次一次的公司开业中,慢慢萌芽了。
“创业哥”赚取第一桶金
2004年11月,吕韶还在浙大念研究生,他研发了一套专门从事电话营销的呼叫中心系统。在浙大浓郁的创业气氛下,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杭州领先科技。
“杭州的创业政策很优惠,大学生注册公司只要3万元钱,不过当时的我3万元也没有。第一笔创业资金还是家里先垫出来的。拿到钱以为可以开公司了,跑去工商部门,人家说,‘太少了,凑个5万吧。’于是,我又凑了2万,总算把第一家公司办起来了。”吕韶回忆说。
这是一家从事电视购物、呼叫中心、B2C网络的公司。公司建立一个月,业务好得出奇。“两个人要应付三个项目,实在忙不过来。”第一家公司成功了,也为他积累了开第二家公司的资本。
2005年的一天,吕韶跟他的同学方毅相约吃饭。在饭桌上,两人谈着谈着,一个做手机备份电子产品的项目慢慢成形了。
那餐饭后,两人合伙出资开了“杭州每日科技”公司。公司研发了一系列“手机备备”的产品,主要针对商务人士,用来储存手机通讯号码。这家公司让两个年轻的创业者获得了很多创业领域的嘉奖,也让吕韶的口袋迅速膨胀起来。
他以30万元左右的资金入股,三年多后,再以100多万元的价格卖掉这家公司的股份,净赚70多万。
以公司养公司
依靠第一家公司的盈利和第二家公司的套现资金,吕韶又开办了他的第三家公司。
去年8月,吕韶看上了一个幼儿早教的项目。在拱墅区锦昌文化苑,他租下2层楼300多平方的面积,开始了他的第三家公司——杭州创想教育。“因为做得不错,我们后来又引进了一套音乐教具,这家公司现在自己养活自己完全不成问题。”
今年年初,吕韶又“出手”了,他的第4个公司——“杭州缔造信息有限公司”开张了,这次是一个做聊天工具的软件公司。
吕韶说,做这个项目,他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来思考的。“自己开公司的都有体会,其实老板都不希望员工在上班的时候跟工作以外的人聊天。这个ING聊天工具仅仅针对内部人员开放,员工们通过它能够比使用邮件还要方便,效率更高。我把它定位为局域网的QQ。”这家公司是吕韶目前唯一一家还没有盈利的公司。
9月底,吕韶的第5家公司开张了,这次他做的是一个旅游行业的网站——“旅奇网”。“我们跟资深的旅游策划公司合作,我们负责技术,他们来负责运营。上海有‘驴妈妈’,南京有‘途牛网’,杭州就有‘旅奇网’。”
卖公司渐成模式
现在公司的管理并不用吕韶亲力亲为。据吕韶自己说,公司有公司的CEO,而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管理好目前5家公司的研发团队——除了投钱,一手组建技术团队是他最大的资本。
“我有办理公司的经验,我有组建团队的能力,我也有一定的资金。怎么在一个不了解的行业中发展,找对合伙人非常重要。对方要对那个行业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从2004年创业至今,除了第一家公司是全资的以外,其他公司都是合伙的形式。其中,少的投资三四十万,多的投资为六七十万,每家公司用1—2年的时间完成从诞生到赚钱的周期。
(摘自《生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