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燕化“戴上”人才经营“金项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钟 青

  

  最近,燕山石化公司(以下简称“燕化公司”)炼油一厂新上任的团委书记刘瑗琴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年轻人争着询问如何加入青年人才库。该厂172名青年职工中,有30多名主动自荐。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4日当天,一份以中共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委员会25号文件的形式颁发的《通知》,在燕山石化公司内部引起高度关注。青年人才库的说法就出自这份关于颁布推行《燕山石化公司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

  这份文件明确规定,公司两级团青组织作为主责部门,负责青年人才库的定期更新和动态管理,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荐工作,探索形成优秀青年人才的举荐纳贤机制。该《办法》是《新燕青年成才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配套文件,这份《计划》的实质是对燕化公司2009年~2013年青年人才情况的5年规划。

  

  聚才的能量

  

  企业共青团组织的核心工作是经营青年人才,在推优荐才方面有当然的发言权和先天优势。

  在燕山石化公司,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荣誉——十大青年标兵。“这是一个硬品牌,竞争很激烈。”2003年十大青年标兵之一王明哲时任炼油厂二催化车间副主任,他说,十大青年标兵的评选近乎“苛责”,尤其是17选10,所有的候选人集体上报纸,全公司投票。

  20年前,燕化公司团委发起十大青年标兵评选,在燕化公司的企业员工和职工家属中掀起阵阵波澜。20年后,一本《青春的坐标》——燕山石化公司十大青年标兵评选活动满20届纪念,浓缩了团委在为企业聚才中的能量。获此殊荣的210名青年如今有的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已经成为生产、科研、服务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有的在新的领域开拓了新的事业。如今公司的几位领导,也出自这个群体。

  也正因此,几易其稿出台的《燕山石化公司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工作实施办法》意欲让团委这种聚才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而人才库使制度化、规范化荐才成为可能。

  

  育才的苦心

  

  能入选青年人才库的是这样的人: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不含35周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为公司管理创新、技术进步、提高效益作出贡献,或在外语、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特殊专长,以及各类比赛获胜者或青年典型。

  育才,燕化公司团委有自己的品牌:青年业校,培训成果是与青年的技能鉴定挂钩的;业余党校,公司把所有的入党积极分子交由团委培训;导师带徒,昔日“徒弟”易智如今已是优秀师傅,让他欣慰的是“我们已经使培训真正服务于生产”。

  但仅此,已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形势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燕化公司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燕山石化建设成为资源利用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一流现代化企业。”来自该公司管理层的意见是:燕山石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与新形势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据了解,目前,燕山石化公司已经建立起两级青年人才库,公司级青年入库人员首批入库人员233人,分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特殊人才、团干部5个层次。计划于下半年对100名入库青年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封闭培训,于年底公司确立后备干部前,向党委推荐首批优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