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广东商会在全国各地迅速打开局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广东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第七届中博会的启动,“第二届新粤商大会”即将召开,都在表明这支生力军的力量不容小觑。
□谢思佳 吴哲 谢梦 田文博
随着各地粤商的积极加盟,广东商会的总体实力也在显著增强。据广东省经信委统计,目前,驻外广东商会已发展企业会员超过7000家,会员企业注册资本超过2000亿元,累计投资近万亿元。随着商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广东商会在全国各地迅速打开局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广东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省外粤商
希望多了解老家投资新政
“来闽的粤商凭着广东商人的务实、精明、包容、诚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扎根当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社会资源、商业信息及语言不同等困难”,福建省广东商会会长潘伟明说出了众多外地粤商的心声。
不少粤企都提出了了解广东投资新政策、新动向的要求。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经济形势变化很快,外地粤企往往跟不上政策和形势的变化,造成信息脱节。
吉林省广东商会会长陈敏雄对这种信息脱节深有体会。他说,有些企业正是苦于对广东当今的发展情况不了解,导致想回乡而不敢回。
面对这种现状,各地粤企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广东省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郑家强表示,有些商会能够为当地粤企提供市场调研服务。
产业转移园
盼你们常回家看看
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承接项目转移的重要基地,在引资招商方面,对外省粤企回乡投资有优厚的待遇。
“我们不愁招商,愁的是好项目”,揭阳市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陈方浩坦言,园区正处在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的重要阶段。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的门槛就会相应提高。
“我们十分欢迎外地的优质粤企回乡投资落户。”陈方浩表示,许多广东企业在省外扎根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产品研发资源,拥有一批等待落户的大项目,这正是园区最理想的“住户”。
特别是对回乡投资的广东企业,零收费政策、落成厂房补贴政策都将对它们倾斜。
“毕竟同乡的情谊重嘛!”陈方浩坦言,那些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吸引这种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落户园区,宁可多付出一些。
随着粤东西北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二次创业的外省粤企更多地瞄准了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发展。
而省内各地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也在积极推进园区投资环境提升,期盼更多外地粤企回乡投资。
经信委
尽快完善粤商交流机制
经信委作为各地商会的主管单位,也正不断给粤商提供着新的交流机制。
“各地商会是我们在各省的代表,它们首先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广东省经信委主任杨建初表示,省外的广东商会拥有众多的会员企业,它们本身就是一条粤企之间信息互通的管道。抱团发展,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这种信息互通和资源分享。
“山洽会、中博会都是粤企之间交流的渠道。”杨建初说,广东在外省的20余家商会都会参加这类大型展会,带来各地最精品的项目和产品,这种交流不仅是简单的市场信息交流,更是企业发展理念的交流。
不仅如此,在各大展会之外,经信委也为外地粤企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渠道。杨建初表示:“我们会定期地搜集、整合一大批广东各地市的优质招商引资项目,给各地的商会进行挑选。”
“这种省内筛选优质信息主动推送给外地粤企的做法我们特别欢迎。”福建省广东商会会长潘伟明认为,省经信委不断创新的交流机制为企业获取市场动向和投资机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各地商会也会把握好。
商会合力
一群人帮一个人
今年4月,福建省广东商会成立之时,由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福建省省长黄小晶亲自授予牌匾,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会见中更称赞潘伟明为“粤商”的榜样,并反复叮嘱其要带领好商会成员,更好地凝聚粤商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广东在闽企业做大做强。
在成立100多天的时间里,福建省广东商会果然就干了件“大事”:通过积极的沟通洽谈,以商会的名义,与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由农行福建分行提供8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给予商会成员单位。
“我们认为,商会不能像传统印象中那样开开会就算了,而应该是为在闽粤商提供一些实质服务。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优质中小会员企业因为受到融资难的困扰而得不到快速发展,我们就想到用商会的信誉为成员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潘伟明告诉记者。
潘伟明说,以前一家中小企业,想贷到三五百万,可能很困难。但如果以商会的名义担保,并负责考察企业资质,那么银行就要掂量一下了:如果不做,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客户,而是在闽的1000多家广东企业的宝贵资源。
这恰好印证了福建省广东商会在宣传册上的一句话:“一群人帮一个人——商会的力量”。
“人脉就是宝贵资源。”加拿大中国国际总商会的会长梁杏娟强调道,“中国的一些企业家想来加拿大投资,加拿大企业家想去中国投资,加拿大中国国际总商会就起到这样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可以为双方提供协助。”
事实上,在专家看来,商会有着广泛的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正是现代商会的重要标志。
【相关链接】
粤驻外商会齐绘“同心圆”
打开中国的版图,粤商的大旗早已在各个省份上空争相飘扬。
黑龙江省广东商会会长单位联合成立粤兴投资公司,收购了哈尔滨松花江索道。
吉林省广东商会筹建的“吉林(农安)广东工业园”已有46个项目入园,投资总额30多亿元。
湖北省广东商会甚至还特地提出商会商标的注册申请,成为国内首家以商会名义成功注册并拥有商标的组织。
广东省驻武汉(鄂豫湘赣闽)办事处主任郑家强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广东驻外商会的发展。
以中部地区为例,从2005年湖北省广东商会成立开始,2007年成立湖南省广东商会,2008年成立江西省广东商会,2009年开始筹建福建省广东商会,并于2010年初正式成立。中部五省区除了河南省广东商会正在筹备当中之外,其他四省悉数成立广东驻外商会。
从2004年开始,广东省驻外广东商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6年间,已成立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23家广东商会。而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泛珠区域内8省、东北地区已经实现了“一省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