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当“收藏会所”成为符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收藏会所就是一个融休闲、交流、交易于一体的地方,藏家可以在这里一起交流、把玩。”

  □ 孔祥祥

  

  北京某古玩收藏会所,经营藏品全部经专家鉴定为真品,而且可以为会员藏品做鉴定并代为寄卖。如果你想成为该收藏会所的普通会员,须每年缴纳3000元的会费,若想成为高级会员,每年的会费为10万元。

  如今,类似于这样的“收藏会所”并不在少数,收藏者只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就等于找到了“组织”。在这个“收藏盛世”里,“收藏会所”就像一个必不可少的“装饰”,已然遍地开花,明晃晃的四个字即在正告世人:我们是规范的、私密的、高端的。

  然而,在所谓的“权威专家”、“高端会员”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收藏会所”就像一个隐匿于喧扰的市场之外的“净土”,它究竟是什么样,外界根本无从得知。

  

  “会所”未必高端

  

  前文提到的北京某古玩收藏会所,是该领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商报记者专门请教了众多业内人士,最后得出的结果却令人瞠目结舌:该收藏会所经营的藏品几乎没有真品,而其网站上打出的所谓专家,大部分其实是有一定社会头衔的收藏“门外汉”。

  另一种名曰“收藏会所”的机构,面向热闹的街市敞开大门迎客,有些为了方便藏家了解,还专门制作了相应的网页,便于任何人很轻易地查找。这类收藏会所门槛较低甚或没有门槛,来者都是客,其目的则更多是为了推介藏品,有点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古玩店铺和画廊。惟一不同的是,它们借用了“会所”这么一个高端的字眼儿,使“会所”中售卖的藏品都仿佛一下子身价倍增。

  还有一些收藏会所,是由某一个或某几个收藏者自发成立的,所谓的“会员”当然是身边经常一起“玩”的藏友。建立者不是出于盈利目的,而大多是完全出于自身的收藏喜好,因此成立了一个大家可以常常聚会、切磋的场所,类似于以往经常提到的“雅集”。但与“高端”似乎挨不上边。

  当然,以收藏会所为名的空间还有很多,甚至网络商家的虚拟店铺也可以叫做会所。在这林林总总的收藏类会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说此会所是正牌,那么彼会所看起来则是“异类”,尽管听起来都那么顺耳,但真正诠释出收藏会所真谛的却少之又少。

  

  应该什么样儿

  

  “收藏会所就是一个融休闲、交流、交易于一体的地方,藏家可以在这里一起交流、把玩。”上海中福古玩城199甄真会所的负责人王佳这样阐述收藏会所的含义。

  荣宝斋华南珍宝馆为荣宝斋华南东莞店历代珍宝艺术博物馆会员交流会所,定位同样在高端艺术品消费人群,主要包括社会贤达、高端企业家、收藏家、书画艺术大家等,其工作人员林小姐给收藏会所下的定义是:“环境——轻松、高雅、优美;身份——专业、高端、尊贵;平台——交流、合作、多赢”。

  北京尚仕雅集棕榈泉会所的负责人毕瑞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舒适的休闲空间和交流氛围是会所必备的要素,与此同时,经常性的讲座、论坛、展览则更加提升了会所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而在普通收藏者的心目中,会所的第一要素应该是“高端”。

  

  较高的门槛

  

  不久前刚刚开始营业的上海中福古玩城199甄真会所也是定位于绝对的高端性和私密性。其对会员的吸纳有严格的条件,除了大藏家、大客户,一般人几乎不可能介入。而一旦成为其会员,则也会享有一般藏家很难享受到的服务,如免费为会员深入指导各类收藏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会员提供个人专属的储藏保险柜;按照会员要求,特供给会员所需要的货真价实的古玩或现玩,并提供进出境服务帮助等等。

  这类收藏会所就如同长安俱乐部、京城俱乐部,是有钱人玩的游戏,甚至于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个很小、很私密的圈子,究竟内情如何,只能靠偶尔传出的几张富丽堂皇的照片聊作遐想。相对较高的门槛决定了会所的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所的品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阶层介入收藏,这种类型的收藏会所也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

  

  【点评】

  尽管收藏会所有泛滥的态势,但人们内心真正承认的还是具备其本来意义的场所,正如现在人们概念里的私人俱乐部,一定是那种富丽堂皇、内有洞天的场所,而不会是街面上随随便便的娱乐场。会所亦然,街边小店当然也可以叫收藏会所,但那只是一个名字,不具备任何意义;而那些高端藏家出入的地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会所,“会所”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两个字中包含了作为会所应该具备的一切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