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我国台湾台塑集团创办人):我建议想当老板,先去为别人工作,学习如何成为团队工作的一员。在这之后,你再去学习成为一个领导者,否则,就不要尝试去经营事业。三流的商学院从来不训练人该如何领导,他们只教你当老板的时候一定要果断,即使你什么也不懂。
■肯·欧森(美国迪吉多电脑公司总裁):当今商学院的目标是要教人成为创业家。我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人一旦习惯自己当老板,之后要他去做团队工作就会很困难了,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想要从商学院一毕业就直接当老板的人,跃过了体验为别人工作的好处,这似乎不是最好的做法。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我不认为一定要在创业阶段开办自己的公司。为一家公司工作并学习他们如何做事,会令你受益匪浅。打好基础对我们非常重要。
■史蒂夫·贾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刚创业时,最先录用的10个人将决定公司成败,而每一个人都是这家公司的1∕10。如果10个人中有3个人不是那么好,那你为什么要让你公司里30%的人不够好呢?小公司对于优秀人才的依赖要比大公司大得多。
■艾德·麦克肯(美国视算科技公司董事长):我觉得我真正擅长的是当我有了一个点子,然后和一个真正的创业家一起去做,在开始形成小团队后,愈做愈大,一路发展下去。
■崔普·霍金斯(美国电子艺界公司总裁):点子一定要够好,我才创业。然后我要确定一切都是第一流的:每一流的资金、第一流的顾问以及第一流的管理团队。我没有理由在这些事情上冒险。以第一流的方式创业会为你创造更大的成功机会。
■孙正义(日本软件银行总裁):我对自己选择的事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我考虑的50种行业中,经过多次筛选,我最终选择了在50年后仍可独占鳌头的软件银行事业。
■王石(万科公司董事长):成功90%取决于环境,个人努力只占10%,但这10%你错过了,给你90%的环境也没用。机会不等人,你在寻找它的同时要去培养自己的潜力。我的理想并不是做一名企业家,而是做一名医生,但环境不允许我成为医生,30岁的时候我还很压抑,33岁来到特区,给了我一个环境,我就成功了。
■史考特·库克(美国直觉公司总裁):因为创业者必须由零开始,所以我会说,几乎所有的创业者,由其定义来说,都是在与比自己大的公司竞争。
■麦克·戴尔(美国戴尔电脑公司总裁):新成立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你无法真正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策略,因而必须做很多的测试与实验以便于调整策略,找出重点所在,所以要勤做实验,一旦发现怎么做比较好,就把你的焦点放在这上面,仔细推敲。
■比尔·惠烈(美国惠普科技公司创建人):我们创立之成功的确有很大部分靠运气,我们获得了天时与地利,也很幸运有优秀的老师和教练,惠普并不是开路先锋,这个领域本来就有很多人在研究,而我们从无数的人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史蒂夫·凯斯(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总裁):18岁就成名的摇滚明星,无法以35岁的能力来处理成名这件事。一夕成名是很困难的。我们这一路走来,对于学习非常渴求,也曾犯过无数的错误,但是仍然相当默默无闻。我们在成为目光的焦点之前已经学到许多重要的教训。
■加里·威尔逊沃特(迪斯尼公司总裁):在一个小公司的资深层任职,可给你一种广阔的视野并向你提供更具创意的机会,小公司承受不了人员臃肿的压力,我了解发薪水时没有足够的现金情况如何,我了解贷款付息20%时的情况如何。我涉猎范围广泛,为我在大公司发展经营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