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黄酒 中国酒业的下一座“金山”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如今,中国黄酒业已经形成了“越派”(浙江绍兴等)、“海派”(上海)和“湘派”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从整体数据来看,1999年至2009年,中国黄酒行业的资产总额翻了2倍,涌现出了像古越龙山、女儿红等品牌。与此同时,黄酒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据测算,到2015年,中国的黄酒市场将达到360 万千升。黄酒俨然成为一座蕴藏无限宝藏、引人强烈占有欲的黄金富矿。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9月9日透露,今年1—7月,我国酿酒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41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2780亿元,同比增长均保持24%左右,产销率达97.8%,保持了较高水平。其中,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与白酒、红酒、葡萄酒相比,市场份额占比很小。然而,正是这种差距,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黄酒的“蓝海”市场非常巨大。

  而湖南胜景山河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胜坚信,黄酒将成为中国酒业下一座“金山”。 

  市场形象:有文化、没形象、小市场  

  以前,一提到中国黄酒一般会想到江浙绍兴酒,而如今,黄酒生产逐渐由江浙沪向外省扩散,并且在北方一些地区,老的黄酒企业也恢复、扩大生产。像山东即墨吹响了重振北方黄酒的号角;福建的黄酒企业举起了发展闽派黄酒大旗;湖南的黄酒企业叫响了振兴湘派黄酒的口号;安徽也努力塑造徽派黄酒的形象……

  业内人士称,中国的黄酒业目前已经形成了“越派”(浙江绍兴等)、“海派”(上海)和“湘派”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从整体数据来看,1999年至2009年,中国黄酒行业的资产总额翻了2倍,也涌现了像古越龙山、石库门、古越楼台、塔牌、女儿红等品牌。

  虽然黄酒行业已然有百家争鸣之势,然而,仍未能摆脱有文化、没形象、小市场的形象。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黄酒学会理事长、黄酒专家毛照显说,全国黄酒的“总体盘子”还不够大,只有700多家黄酒酿造企业,且绝大多数以作坊式生产为主,仅有少量的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赢道顾问快消品营销中心高级顾问穆峰表示,黄酒虽然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但在全国酒类行业总产量中仅占5%。

  “生产规模在千吨级以下的占到整个行业的80%,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只有20多家。”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说。  

  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向高端升级 

  事实上,黄酒的市场容量却是在不断增加。据测算,到2015年,中国的黄酒市场将达到360 万千升,人均黄酒消费将达到2.66 升,相当于目前的白酒人均消费水平。

  近年来,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酿酒行业也体现出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对酒的需求从“单纯嗜好”向“营养保健”转变,高度、烈性的不良饮酒观日益为人们所摒弃,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黄酒消费者由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转移,由老年群体向年轻群体扩张。

  专家指出,未来10年将迎来黄酒的第二次巅峰时刻。

  目前,黄酒产业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与资产重组也为黄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集中度逐年提高。

  黄酒龙头企业将触角深入到高档酒店,这也使得黄酒在产品形象提升的同时也扩大了消费群。另外,夜场等室内娱乐渠道的开发也带动了销量的增加。随着消费者对黄酒认知度的提高,品牌黄酒在夜场越来越受欢迎。  

  创新做强: 先进工艺、品牌推广,一个不能少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市场份额仅有5%,10年总资产才翻了2番的黄酒,能否成为中国酒业下一座“金山”呢?

  “只有走精品养生路线,搞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黄酒产业,大有可为。” 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说。短短几年,姚胜带领的胜景山河已经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黄酒企业。

  创新,已经成为酿酒产业的共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说,“十二五”期间,我国酿酒产业将加速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品牌全面建设,构建产业制造基地集群。王琦说,今后几年,我国将充分发挥酿酒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改变经验性管理和经验型工艺技术指导生产的现状,致力于推动酿酒工业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与成果利用。

  在中国黄酒学会毛照显会长眼里,中国黄酒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中国黄酒要走向世界,必须创新。传统黄酒口味单一,包装简单,品牌缺乏吸引力,很难与其他酒类形成竞争优势;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消费群体的市场细分和研究不够充分。

  (任 民)

  延伸阅读

  黄酒之路:突破地域障碍 着眼品牌建设 

  如今中国的酒类市场,相较白酒、啤酒等“老大哥”,黄酒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兄弟”。黄酒的总销量远远不及啤酒。身为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怎么会落到这个份上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地域障碍。长期以来,黄酒主要在江南一带流行。江浙沪等地的销量占到了全国的80%左右。其他地区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度、认可度明显不够,甚至江浙沪以外的很多人不知黄酒、不识黄酒,更很少喝黄酒。

  在北方某城市,我们随机访问了一些居民,很多人表示平时对黄酒接触较少,遇到宴会等高档场合会选择知名的白酒品牌。有知道黄酒的居民觉得,喝酒就是需要豪爽、大气,黄酒过于柔和了,他们更喜欢烈性的白酒。而年轻居民则认为,喝啤酒才叫爽快。

  在品牌建设上,黄酒业也有待下更大功夫。黄酒企业应通过行业合力,塑造黄酒大旗,把品牌打造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即使是像古越龙山这样的黄酒知名品牌,和五粮液相比,两者的品牌价值仍十分悬殊。

  如何让更多的其他酒饮群体改喝黄酒,是每个黄酒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如果白酒消费者能转而成为黄酒消费群体,那黄酒的市场自然会扩大。这就需要展开大量的营销,改变传统黄酒营销投入少,投向集中,缺乏差异的特点,只有引导市场,引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增强对黄酒的认识,体会黄酒文化的含义,黄酒市场的潜力才能被挖掘出来——黄酒发展之路就在脚下!

  (华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