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20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希望重组 农牧资产将整体上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六和集团、新希望农牧的农牧核心资产将同时整合进入上市公司,而与主业不符的地产业务和盈利能力较弱的乳业资产将实现剥离,未来公司主业将更加突出,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9月13日,停牌重组近两月后,新希望公告称,将一次性通过三种方式彻底实现其允诺多年的农牧业务整体上市,腾挪相关资产总计78.1亿元。其中涉及“定向增发”新股9.1亿股,用于收购控股方集团公司旗下所有农牧资产,“资产置换”剥离出多年业绩乏善的乳业资产,“现金出售”旗下较为零散的房地产业务。

  按此计划,新希望将实现目前主营规模近7倍的增长和净利1.5倍的提高,并以“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牧上市公司。 

  重组方案

  新希望13日公布重组方案,公司拟以“定向增发+资产置换+资产出售”的方式,注入山东六和集团100%股权、六和股份24%股权、新希望农牧100%股权以及枫澜科技75%股权,预估值分别为52.7亿元、9.6亿元、15.3亿元、0.5亿元,注入资产规模合计达78.1亿元。同时,置换出售新希望乳业100%股权,预估值为5.5亿元,剥离四川新希望实业51%股权和成都新希望实业51%股权两块地产业务资产,预估值1.9亿元,剥离的地产、乳业资产预估值合计7.4亿元。

  至此,新希望集团农牧资产整体上市拉开序幕。六和集团、新希望农牧的农牧核心资产将同时整合进入上市公司,而与主业不符的地产业务和盈利能力较弱的乳业资产将实现剥离,未来公司主业将更加突出,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公司预计,重组完成后,2010年度上市公司将实现收入约520亿元,比2009年提高6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65亿元,比2009年提高145%。公司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覆盖面最广、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农牧类上市公司,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农牧整体上市规划

  “新希望农牧资产整体上市早该进行了。”谈及此次重组,四川某饲料行业资深人士并不意外。在他看来,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农牧资产远远大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较为明显,很难形成协作效应。

  据记者了解,除上市公司新希望外,新希望集团的其余农牧业务分布于全资子公司——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其主要控股新希望农牧、六和集团两大农牧控股平台。

  其中,新希望农牧为新希望集团整合农牧业务的新设公司,成立于 2009年7月2日,设立后陆续收购了南方希望下属的农牧业务的零散子公司。除此之外,最大的农牧业务主体则是六和集团。

  此次重组的重头正是对于上述两家公司的增发收购,总体预估值高达为68亿元,营收规模达400亿左右。

  事实上,公司对于收购资产的预估值增值率很高。其中六和集团、新希望农牧,以及六和集团核心控股公司六和股份分别增值达167%、87%、190%。

  对于这个高达68亿估值的资产,其盈利能力遭到市场的质疑。

  相关资料显示,新希望农牧2009年、201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27.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和0.4亿元;而六和集团2008年、2009年、201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业务收入291亿元、316亿元、178.7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5.5亿元、4.3亿元、1.4亿元。

  从上述数据来看,其业绩表现的波动性以及盈利能力低下的问题显而易见。而此次新希望保留11.11亿股民生银行股权,显然是希望对其业绩的波动性进行调节。(本报综合报道)

  延伸阅读

  刘永好缘何“剥离”乳业

  2009年年中,刘永好对记者称,从新希望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来看,乳业是新希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会压缩这方面的投资,反而还会加大”。

  时隔一年,新希望却将乳业置于上市公司以外。

  2002年,新希望进入乳业之初,就设计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收购→整合(品牌、资源)→联动→全国(市场)→前三甲”。

  而后7年间,新希望凭借着资本优势,通过一系列并购进军乳品行业,先后将四川阳平乳业、云南蝶泉乳业、河北新天香、青岛琴牌、杭州双峰、安徽白帝、重庆天友等等11家企业纳入麾下。新希望乳业一度被市场认为居于全国乳业品牌的二线,“新希望乳业的发展势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起点较低,8年的时间都未达到上市公司业绩成长的要求。”国元证券分析师付方宝指出。

  新希望乳业2006年-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1525万元、-2827万元、-1822万元和425万元,今年上半年则亏损2001万元。

  “新希望乳业的巴氏奶板块之前的增长速度一般在个位数,但是2009年的利润增长首次超过了30%。”新希望乳业一位高层表示。

  江海证券分析师付豪杰认为,新希望乳业毛利率较低,一是因为原料采购价格高,二是因为销售价格上不去。“公司当初高调进入乳品行业,但一直没有做起来,同时,公司也没能抓住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进入今年后,伊利和蒙牛分别借助世博会和被中粮收购的契机,大肆推广品牌,强化市场。“当前,乳业格局已大体确立,新希望乳业再度‘复辟’的机会已经不大。”付豪杰指出。

  新希望保守稳健的作风显然与中国乳业的狂飙格格不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希望一贯的上下游贯通模式打造的农户+牧场+公司的模式,虽然在当时得到市场的认同,但是与整个中国乳业快速复苏的速度相比,有些“不合时宜”。“很难快速上位,上不了前三甲,就注定了被边缘化。”付豪杰指出。

  刘永好不得不痛下决心,将其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来。(徐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