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晏彪
汪海认为,如何在运动本身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把奥运的商业化保持在一定的尺度之内,是保持奥运会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汪海的之言极有道理。奥运营销是把双刃剑,历年来参与奥运赞助的企业,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韩国的泡菜没有赞助奥运,而是用政府官员出面请奥运观众品尝的方式推广,却将泡菜卖到了100多个国家;美国施乐公司1994年加入国际奥委会TOP计划,2003年却因陷入经营困境被迫退出,奥运并没给施乐带来好运和成功。2004年雅典奥运会,赞助商恒康保险集团,无法从主流媒体上得到支持,几乎没有获得曝光的机会,观众对它一无所知,投下巨资后仍然波澜不兴,如泥牛入海。
中国踢世界杯的时候,有一家洗衣粉的企业做了声势浩大的体育营销,结果收效甚微。洗衣粉的购买者是家庭主妇,但看球的是大老爷们,这种风马牛不相及和体育不搭界的广告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另外,来自国际奥委会的一个调查大概也会让很多企业失望:有80%的奥运赞助品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20%的企业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通过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不是就可以便捷地实现爆发户的梦想?投资奥运会是不是肯定会稳赚不赔?这显然都是未定之论。市场是检验企业工作的唯一标准,奥运会只能锦上添花,要想把知名度保持下去,还必须靠内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
汪海表示,“举办奥运会是中华百年梦想,全球华人共同的期望,是中国人的伟大自豪。双星作为中国著名的品牌,关注的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奥运,用上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双星名牌产品,使普通大众也能够享受到奥运会所带来的激情、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成就感。”
双星奥运营销战略是“赞助全球的奥运大众”,根据国家奥组委“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全民奥运理念精神,把奥林匹克的理念和双星“理念”相整合,提出了“物美价廉更实惠、强身健体迎奥运”的主题口号,实实在在地将实惠让利于普通消费者,将“更高、更全、更丰富”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遍布全国的大型物流平台和5000多家连锁店,将实现生产和销售“短距离连接”。双星坚信“奥运经济是短暂的,奥运精神是永恒的”,双星永远一如既往地支持体育事业,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为全中国人的强身健体精诚服务。
(下期刊登“焦点透视:爱国之情,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