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内损失10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好几万元钱后,有对30出头的年轻夫妇,仍顶着巨大压力坚持自己的创业梦想,在大山深处奋勇前行。究竟是什么力量、理想在支撑着这夫妻二人的创业信念?近日,记者走进他俩的世界。
万事开头难
2008年,陶建国、刘丽霞夫妇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乡。2010年,夫妻俩看准包山种树这一项目,于是,在陶建国姑妈的支持下,他们承包下30亩山。“为何不充分利用资源,在山上养‘山地鸡’呢?”在亲戚的提醒下,夫妻俩眼前一亮,第二天他们便开始行动起来。
于是他们开始了解市场、学会养殖技术。半个月后,他们买回2000只山地鸡。除了要给鸡打疫苗、喂食外,刚运回来的山地鸡需要在温室里饲养一段时间,他们便烧煤给温室加热。“冬天,山上温度低,每2小时就要加热一次,晚上也不例外。”刘丽霞说。
然而,几个月后,这些鸡却开始一只只死去。四个月后,第一批鸡所剩无几。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结合第一次的经验教训,陶建国夫妇又买回2500只山地鸡。“买回第二批鸡时,我们喂了90天药,在一些技术员的指导下,还配维生素来喂。药费比第一次多花了一倍多。可当时不知道要用竿子将压在一起的鸡分开,几天下来鸡又互相挤死了很多。”刘丽霞心疼地说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而鸡的数量却日渐减少。好不容易熬了四个月,鸡可以出笼了。但是,另一难题又摆在陶建国夫妇面前——市场与销路。于是他们自己将鸡运到城里、镇上去卖。但最终还是折了一万多元。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是继续奋战还是退出“战线”?夫妻俩犹豫不决。“继续干!我们俩这么勤奋,就不信养不成功。”陶建国夫妇又鼓足勇气,买回3000只山地鸡。此次,他们除了总结前两次的经验外,还买回了很多关于饲养山地鸡的书。在夫妻二人的精心照顾下,第三批山地鸡终于顺利长大。有了前一次卖山地鸡的经验,夫妻俩这次的销售便要顺利得多。“不到20天就全部卖完了,算下来不仅将前两次的损失弥补了回来,而且还赚了不少。”刘丽霞微笑着说。
峰回路转。陶建国夫妇在第三批山地鸡取得好收益后,更是信心倍增。于是,他们又喂养了第四批、第五批……第九批山地鸡。
(摘自《眉山日报》 刘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