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11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预期收益总难实现 理财产品背后多少秘密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编者按

  一份投资方向和范围含糊其辞的产品你敢买吗?很高的预期收益你会相信它最终能实现吗?投资方向、费用、收益率,对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地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在这些方面却给了投资者一个“雾里看花”。背后有许多秘密等着你去猜。

  猜测一

  资金投向哪里 

  投资方向决定了一款产品风险的高低和预期收益率实现概率的大小,但有的银行对于产品的投向较为概括,目标、范围都较为含混,让人琢磨不透。

  比如,近期异军突起的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在发行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组合投资类产品的真面目却模糊不清。

  组合投资类产品可投资于包括债券、票据、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信贷资产以及他行理财产品等多种投资品种。记者查阅各行对这类产品的说明,结果发现,产品均未透露具体投资的资产和各自的投资比例,但多数会包含类似于“投资于高流动性、本金安全程度高的债券和存款等投资品的比例不低于30%”的条款。这就给银行处理资产的投资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资金投向的混沌,使得投资者无从衡量产品的收益及风险情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太雷指出:“即使理财产品投资失利,银行一般也不会告诉投资者,具体是哪些投资标的导致亏损,这显然侵犯了投资者的知情权。”

  这样一来,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只能盲目信任销售银行。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上有很多对银行有利的免责条款,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很可能不承担任何责任。  

  猜测二

  多赚的钱缘何归银行  

  “浮动型收益产品,收益部分居然只能向下浮动,超额收益的部分全归银行所有!”记者曾听到读者这样抱怨。

  记者翻阅多家银行的产品说明书,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规定:“扣除我行销售管理费率0.2%及相关的交易费用外,客户可获得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2.25%。若理财年化总收益率超过2.55%,其超过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于到期日从理财收益中一次性提取。”

  “我花10万元买了这款理财产品,先得交给银行0.2%的销售管理费,这就得要200元,另外还有交易费用,而且还要把多余的收益给银行。但是亏的钱却得我自己承担!”有投资者如是说。

  然而,面对记者提出“单向浮动”的质疑,多数银行网点只是以“银行规定”搪塞过去。而有的银行表示,如果是本行私人银行客户的话,超额收益部分归客户所有。

  在理财专家看来,“没收”了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应尽量回避。  

  猜测三

  预期收益为何总难实现  

  有时候,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看上去很美,但是要想实现,条件却很苛刻,有些几乎是银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银行人员在介绍时,从来不告诉你这些秘密,也很少会告诉你可能不赚钱或赔钱。

  而你是否注意到“费用吃掉了高收益”?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需要支付的费用,一般有销售服务费、托管费及管理费等。其中,销售服务费是支付给销售机构的,理财资产托管及保管费是支付给托管机构的,而部分理财产品还将收取超过预期年投资收益率的收益,作为理财计划管理人的产品管理费。

  要知道,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或者“负收益”,这丝毫不影响银行盈利,因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说的预期收益率,一般都未扣除它的各种费率,实际结算的时候才扣掉各种费用。

  “由于银监会没有对产品的收费进行明文规定,各银行大多自行定价,导致各个银行的收费标准出现很大差异。部分银行从最高年化收益率直接扣除相关费用。”理财专家梁燕如此提醒消费者,“别被超高的预期收益率迷惑了。要看看收益实现的条件,以及扣除的各种费用,否则很可能白忙活了。”

  (摘自《投资与理财》王超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