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剃刀和刀片定价策略”,是指生产商以低价出售剃须刀,而对与之配套的刀片则收取高价。吉列刚推出这种模式时,以55美分的价格销售成本2.5美元的刀架,而把成本1美分的刀片卖到了5美分,这种定价策略帮助吉列垄断剃须刀市场数十年。
随着这种“刀片+刀架”式定价策略的流行,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廉价的剃须刀”即意味着“高价的刀片”,因此,它的促销作用也越来越小。在这种状况下,应用“反吉列模式”的生产商反而获得了消费者更多的信任。英国“知识与推广公司”旗下的“剃须之王”(King of Shaves)就通过改变以往剃刀和刀片搭售的定价策略,将二者调至同样价位,获得了成功。
“剃须之王”成为后起之秀的主要经验是在商品和经营上采取差异化策略。“剃须之王”由威尔·金于1993年创立。此后,“剃须之王”一直在剃须的“软件产品”上发展,成为专注于剃须和护肤品的软件平台,为各式人群提供剃须和护肤品解决方案,包括从原始的低泡沫芦荟剃须凝胶、抗菌产品、适用于多刀片刮脸系统的专用剃须护理品及止血凝胶等。
2008年6月,“剃须之王”进入剃须产品“硬件”市场,推出了Azor混合动力系统剃刀。
在营销策略上,Azor一反传统的“刀片+刀架”模式,将剃刀和刀片的零售价均定为4.99英镑。为此,Azor还在英国发起了一场公然挑战吉列的“公平剃须”运动,倡导打破“英国的最后垄断市场”,在剃须市场上,还公众以更多的选择和更少的费用。他们的宣传口号是“给剃须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Azor的产品推广会上,推销员的工作用语是“先生,您不认为过去为剃须刀花了太多钱吗?”他们还现场进行与剃须产品相关的竞赛,现场为顾客演示产品的卓越性能。
为了显示与吉列剃须刀的不同,“剃须之王”故意推出了比吉列的刀片数更少的剃刀,因为它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需要用到4个以上的刀片。创始人威尔·金说:“我们不是在进行一个刀片数量的军备竞赛”,他提出Azor在制造和使用环节都更能节省能源及资源。如果用汽车作比喻,Azor好比是丰田的Prius或者是Tesla,而吉列则是通用的悍马。针对英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现状,他将Azor品牌诠释为“给你更多,而不是给他们”,将矛头直指吉列公司。
在消费者细分市场上,“剃须之王”主要针对年轻的顾客群,因此,它不仅在Facebook、Youtube这类社区网站上大打广告,而且大量地利用互联网营销。“剃须之王”在1995年花费35美元购买了互联网域名shave.com,这为他们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优势。Azor到各个校园开展活动,赞助摇滚乐队和一些从事特定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如滑雪运动、海上摩托艇、帆船比赛、吉普车赛等等。Azor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时尚且酷的剃须品牌。针对吉列的广告语“吉列,男人的选择”,威尔·金对外界称:“吉列是父辈的选择,威金逊(Wilkinson Sword,英国的另一剃刀品牌)是祖父辈的选择。相反,‘剃须之王’就如同苹果品牌一样,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未来。”
“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商品,选对合适的营销策略,自然就能吸引客户。”威尔·金表示如果Azor真能改变剃刀和刀片搭售的定价策略,不仅“剃须之王”公司本身将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功,而且这一案例也很有可能入选营销教科书。
(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