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 金叶纵横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10,“烤”验黔西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大灾之年黔西南烤烟产业保质保量保增收大决战纪实

  □ 本报记者 魏新梅 特约记者 班德才 罗念 摄影 陈学丽

  【引言】

  

  今年,对黔西南烟草人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烟草,在这场大旱面前,它担当前所未有的沉重。在特大旱灾面前,种烟,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了旱区留守烟农“有一定收入来源”的最大希望。

  为了稳定烟农收入,稳定烟农队伍,稳定烟区群众情绪,正在致力于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打造“中国最美烟区”、实现黔西南烟区上百万担规模目标的贵州黔西南州烟草公司一班人,不负众望,身先士卒,群策群力,打响了一场保障烟区烟农生产生活的“抗天”之战。

  “今年特大干旱,是对全州烟草干部职工工作节奏、工作标准、工作状态的一次检验。面对今年的特大干旱,不仅要做好保苗,落实计划,种足面积,而且要在标准化生产水平上有全面提升。”黔西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伍崇峰一直强调。

  烟叶,遭遇严峻的挑战

  

  2010年,黔西南烟叶工作遭遇严峻的挑战。既要控又要稳,又要确保大灾年间完成(含抗旱专项计划在内的)任务。

  而在此之前,以往任何一年的烟叶生产情况远没有今年这般复杂。由于具备香气量足、油润丰满、烟碱适中、燃烧性好等特点,黔西南州烟叶近年来颇受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这缘于该地区作为“中国最美烟区”的良好自然条件,也依赖于黔西南州局(公司)在烟叶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外界污染物侵入,并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确保了烟叶质量的不断提升。

  自2008年2月从贵州六盘水烟草公司调过来主持工作后,伍崇峰基于生态特色烟叶发展方向,狠抓烤烟标准化生产、科技项目管理、特色烟叶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包括基地单元建设、专业化烘烤等方面亮点纷呈。

  黔西南烟草近两年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方面做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着力抓好兴义市“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兴仁雨樟基地单元和安龙钱相、德卧新区建设,积极探索黔西南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在开拓进取的黔西南州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黔西南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2%。实现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7.33%。目前,资产总额13.29亿元,所有者权益9.31亿元,资产负债率29.97%。

  通过努力,全州共收购烟叶80.91万担,上中等烟比例为84.99%,担均价为705元。计划内72万担烟叶于2009年11月底全部销售、调运结束,较2008年提前了近一个月。

  通过举全州之力,全力打造的“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在成功承担了全省烟叶生产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会现场参观点后,去年迎来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以及国家局姜成康局长、何泽华、张保振副局长、中国烟叶公司领导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到“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参观、考察,迎来了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同行。

  2009年9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考察贵州黔西南州“万·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验区”,并高度评价了“黔西南创造了奇迹、树立了榜样”。他强调,黔西南州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注重创新,建成全国闻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影响大的优质烟叶产区。

  黔西南成为2009年全国烟草行业关注的三个烟叶产区之一(四川凉山、云南禄丰、黔西南)。通过“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建设,不仅推动了黔西南州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全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而且颠覆了国家局、中国烟叶公司领导、省局及各地(州、市)对黔西南烟叶的看法,大大提升了黔西南烟草的对外形象。

  时至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控的压力比较大。”黔西南州公司办公室主任潘国高告诉记者。由于去年生产收购80万担,因抵扣丰产烟叶,这样全州烟叶生产计划退到了63万担,给各县市、各烟站带来很大的“控”的压力。烟农和政府种植烤烟的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增加种植计划,这给我们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带来的“控”的压力远比其他地、州、市要大很多。但是,经过全州上下的努力,烟叶生产还是基本上做到了“控得住、稳得了”。

  计划的一退一增使2010年的烟叶生产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显得较为复杂。“现在我们又面临着稳的压力,就是63万担要稳定地发展到80万担,这个计划的前期是控,后期是稳,要发展稳定的80万担,反复计划就反复给我们工作增加了难度,还有就是自然灾害,这两块是我们今年工作的最大困难。”

  但值得欣慰的是,各县(市)、各烟叶站、各部门通过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通过认真贯彻省局、州局对新增计划安排,较好地落实了新增计划。“目前整个工作,从各县市、各田间地头了解到的,控和稳两方面的工作做得都比较到位,前期的控,我们严格按照省局里面给的60万担,我们层层落实,层层签订责任苗,把计划面积按照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

  

  抗旱,我们在一起

  

  从2009年8月伊始,黔西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重旱灾,兴义市毗邻云南省的干旱重灾区罗平,距罗平仅相距30公里左右,是贵州省干旱最重灾区,出现了持续280多天的几季连旱,气温异常持续升高,旱情异常严重,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极值,烤烟作为农民脱贫致富、财政增收的支柱性的农业产业面临着严峻形势。

  

  沉甸甸的责任

  

  “虽然旱情严重,但我们坚定发展烤烟产业的信心不变!”黔西南烟草人如是说。在烟农们满怀希冀的目光中,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而黔西南州作为重灾区,持续干旱也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今年4月初,温家宝总理到黔西南州视察,在“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看到上万亩作为调节烤烟茬口作物的油菜全部枯萎,颗粒无收,心情非常沉重;在示范区的水源地晏家湾水库,看到库区已全部干裂,总理久久无语。他组织召开贵州省抗旱工作会议,强调:“贵州省尤其是黔西南旱情非常严重,冬季作物绝收已成定局。当前首先要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鼓励农民在夏季作物上多栽种辣椒、玉米、烤烟等。烤烟的计划性很强,这次国家烟草专卖局增加贵州100万担计划,你们一定要安排好落实好。”温总理的到来鼓舞了黔西南烟草人的抗旱斗志。

  面对总理的厚望,面对比以往年份难度更大的工作形势,大旱年间如何夺取胜利保烟叶生产,成了黔西南烟草人必须解决的难题。

  “我们州局(公司)党委班子、烟叶战线的队伍是长期在基层,长期在一线,五一节都没有休息。州局(公司)统一调度,开会研究部署,作为伍局长也好,分管领导也好,就必须到一线去调研发现问题,指挥工作。”分管烟叶的公司副经理彭宇告诉记者。

  “在大旱大灾之年,统一的抉择和部署是很重要的,高度的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措施,这样统一以后才能有序地组织好面对患难,解决患难。”在艰难境地下,黔西南州局领导班子带领黔西南烟草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上级各部门领导下,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打赢了抗旱保苗与抗旱移栽两大战役。

  

  全身心投入救灾

  

  在灾情发生之初,身为黔西南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领导,伍局长敏锐地判断了旱情给烤烟生产带来的影响。作为交流干部,春节大假还未结束,他就立即从远在毕节威宁的家中赶到黔西南,参加抗旱救灾工作。

  他多次组织召开全州烟草系统抗旱工作专题会议,深入基层一线、身先士卒。在州政府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后,他组织烟叶生产部门及时启动《黔西南州烟草2010年烟叶生产水旱灾害应急预案》,以抗旱保苗为中心,确保有足苗、壮苗移栽,确保完成2010年全州生产收购80万担烟叶的任务,保障烟农在大灾之年不减收。

  党委班子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成立了8个抗旱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同时,要求全州各县(市)烟草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措施上更加有力。

  公司成立的督查组对全州烤烟移栽现场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移栽质量;实行技术干部包保责任制,把移栽责任落实到人、地块。抓住有效降雨有利时期,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移栽烤烟,切实做好抗旱移栽服务保障工作,以县、乡、村为单位制订移栽时间表,确保移栽进度。

  并且,在全州各烟叶站组织抗旱救灾服务工作队,投入抗旱服务人员2.75万人次,免费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免费为烟农运输烟用物资。出台《烤烟移栽考核评分标准》,对各基层烟叶站移栽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移栽工作开始后,伍局长每天白天深入基层、到抗旱救灾第一线指导工作,晚上坚持召集相关负责人进行旱情会商,研究解决抗旱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第二天的抗旱救灾工作。连续高强度的抗旱救灾,尽管身心疲惫,但他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许多基层员工也放弃了休假日,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针对抗旱工作,他多次在专题会议上强调,对于抗旱保生产保民生的资金,该用的就用,要用在点子上,不但要规范使用,还要用出成效……

  在拉水育苗、抗旱保苗的过程中,黔西南烟草人均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抗旱经历。进入2010年2月以来,每一天,都能看见烤烟生产一线职工活跃在每一处苗床,每一块烟田,一遍又一遍重复做着取水、拉水、分水、苗床管理等工作。

  兴义市鲁布格镇是黔西南州旱情比较严重的乡镇之一。鲁布格烟叶站陈康滨同志负责该镇发玉和新土界两个村6个点的漂浮育苗技术指导工作。

  他每天数次往来于龙潭取水点与6个育苗点之间取水、协调拉水、指导育苗……3月20日那天,像往常一样,在经过一段陡坡时,陈康滨习惯性地从车上跳下来,站到车后推车。接在水袋上用于放水的塑料管因为挤压导致破裂,水倾漏出来淋湿了他的全身。

  周围没有什么可以修复水管的东西。老陈没有多想,当即脱下身上的白衬衣,撕下一溜布条,迅速包扎在水管破损的地方。水终于保住了,但大汗淋漓却突然冷水浇身,再加上多日的忙碌,天黑的时候他支撑不住病倒了。然而病中的陈康滨仍坚持工作,连续一个星期后病情才渐渐好转。

  在统一部署下,黔西南州公司执行力较强的领导班子、干部职工在特殊的大灾之年,以责任重于泰山,以大局为重,忘我的战斗在重灾各区县、站点。

  

  “爱心雨”来了

  

  时至3月31日,黔西南州依然没有降雨,但“爱心雨”却来了。当天,国家局给贵州干旱地区捐赠了5000万元抗旱资金,同时下达了100万担抗旱救灾烤烟种植专项计划,黔西南州公司由此获得17万担专项计划。“给专项计划,不是开口子。行业烟叶储备是丰足的,专项计划是烟草行业在特殊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旱区烟农有一定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爱心举措、增收举措、救灾举措。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公司领导强调。

  “卷烟工业企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湖南、上海、安徽、广西、贵州中烟纷纷捐现金或者拉水的形式给予支持”,其中安微中烟公司100万元、广西中烟公司1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灾区人民的生活困难,为灾区献上了一份爱心。

  与此同时,黔西南州公司组织全州烟草职工献爱心,共募捐抗旱救灾款29.01万元,全部送到当地慈善机构,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在得到救灾计划以后,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烟草部门各级迅速行动起来,落实救灾计划。”分管烟叶的公司副经理彭宇告诉记者。

  

  一张抗旱大网

  

  “我们全州采取的是集中化育苗,商业化供苗的形式,如果老百姓再去自己育苗的话,就分散,就找不到水,烟苗就可能会损毁”,彭宇说“我们经常组织检查,把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个育苗点的负责人。”

  针对旱情特点,公司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烟水工程基础设施抗旱救灾。伍局长带领领导班子深入排查烟水工程储水情况以及烟叶产区现有水源点出水情况,通过铺设管道,从水源点、烟用小水窖和水池中引水育苗、灌溉,不仅解决当地烟农生产用水,确保育苗按时按量完成,还保障了当地人畜饮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旱灾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事实上,2007年至今,黔西南烟草共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829.47万元,在各地建成的烟水配套工程首先织成一张抗旱大网,不仅为烤烟生产提供了一定保障,增强了烟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缺水烟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在大旱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州的54800个小水窖,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彭宇副经理说,“小水窖除了解决老百姓的生产难题,更重要地还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实践中,乡镇、烟叶站组织洒水车、抽水的设备资源在抗旱保苗阶段把水供到育苗点,投入生产补贴资金2781.93万元,最后圆满地完成抗旱保苗。今年整个黔西南州育苗的60273厢苗,没有出现一厢苗的损失。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在5月底前,黔西南州29.1万亩烟苗,全部移栽结束,烤烟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纵比明显提升。20361个种烟主体未因干旱而增加经济投入,全州没有出现一起因缺水而导致的烟苗损失现象,为完成80万担的烤烟生产计划任务打赢了关键一仗,为大旱之年烟农不减收奠定良好基础。

  

  收购,为任务圆满而战

  

  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福建、湖北、重庆烤烟减产较多,云南、贵州也因前期大旱,影响了烤烟生产数量和质量。黔西南州完成80万担烤烟生产收购计划,对保证烟农收入、保障财政税收、保持行业健康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今年由于灾情频发,其他农作物损失惨重,政府和农民对烤烟增收期望值过高,但黔西南州局领导反复强调不能因为保增收而忽略烟叶收购质量,若没有市场认可的产品质量烟农利益最终是得不到保障的,必须严把质量关。

  8月27日,黔西南州公司召开“2010年全州中部烟叶统一眼光会”。这是为确保今年烟叶收购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而召开的一个关键会议,伍局长破例亲自参加,州公司分管烟叶的副经理彭宇、烟叶生产科科长尚峰以及各县市站点主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预检员等到会,会议对今年烟叶收购如何“合理把握好标准、落实等级质量、后期田间管理”等做了具体部署,确保今年收购工作上水平,烟农利益得到保障。

  据悉,会议要求,全州要合理把握收购质量标准,适度把握烤烟油分和身份,处理好气候因素与收购量的关系、质量标准与收购量的关系、烤烟纯度与收购量的关系、收购标准与烟农收益的关系,统筹规划、兼顾各方,维护特殊时期烟农、工业厂家和烟草公司的利益关系,保障国家财政税收,保持黔西南烤烟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会议还强调,一是高度重视烟叶初分预检、烟把纯度。要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搞好预检员等级评定和绩效考评,实行差异化管理,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提高预检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初分预检、烟把纯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高度重视烟叶田间管理、成熟采收。要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严格技术方案,搞好田间卫生,严格准采制度,确保烟叶成熟采购,提升烟叶质量。三是高度重视烟叶收购秩序。要严格执行国家局、省局、州局收购纪律,加大行政边界的专卖管理力度,确保良好的收购秩序。对收购过程中出现有意违反收购纪律,以烟谋私、以岗谋私的,一经查实,不管涉及数额大小,一律从重不从轻、从严不从宽,严惩不贷。

  据透露,8月以来,各县(市)局(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收购会议精神,充分做好烟叶收购准备,烤烟初分预检力度加大,把内、包内纯度明显提高,烤烟收购秩序规范,眼光保持平稳,田间管理良好,调拨进度较快,各项工作较去年有大的提升。

  “在今年的大旱之年,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首先保证了烟叶数量不少,其次想办法在烟叶的质量上进行提高,同时让烟农在今年这个大灾之年收入不比去年少。去年我们收购了80.91万担,均价是7块零5分,烟农收入是5.9个亿,预计今年不低于这个收入。”据悉,截至8月26日,全州共收购烤烟3.89万担,上等烟占3.60%,中等烟占45.41%,下等烟占50.99%,完成全年收购计划80万担的4.86%。

  “今年,从目前的情况预计烟叶的税利可以达到1.2亿以上,因为收入预计接近6亿。”彭副经理说,“我们基本的原则就是保证农民不减收,保证农民不减产。”

  “黔西南烟草充满发展希望,国家局和省局认为这里生态优良,特色明显,希望我们尽快达到120万担以上到150万担。”事实上,通过今年的大检验,黔西南州公司综合潜力被挖掘出来,也总结出了许多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经验,为他们今后完成这样的规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