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内外有别 金浩茶油秘密召回引发安全风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食用油专家称:致癌物超标本可以避免

  金浩茶油

  终于承认曾秘密召回

  

  据红网报道,9月1日下午,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向红网发来《致广大消费者致歉信》,承认该公司9个批次纯茶油产品存在苯并芘超标问题,并于2010年3月、4月进行过两次全面排查、召回。而此前该公司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的传闻甚嚣尘上。

  致歉信中说,该公司2009年12月3日至2010年3月17日生产的9个批次苯并芘含量超标。9个批次的问题产品共42.458吨,其中湖北省质监局封存了22.361吨,该公司召回11.152吨。金浩茶油公司称,针对召回疏漏的消费者可以退货或换货。

  在致歉信中,金浩茶油称,苯并芘超标,非主观人为因素导致,属于生产环节中,浸出工艺技术上的问题。金浩茶油采用浸出工艺生产的纯茶油占公司产量的1.08%。金浩茶油称,已通过工艺改进,解决了此问题,产品在4月份以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抽查中均合格。

  

  事件回放

  金浩茶油存在苯并芘超标

  

  

  据了解,金浩茶油是中国驰名商标。据《新世纪》记者调查,早在今年3月,金浩茶油即被查出致癌物苯并芘严重超标。8月中旬,网上传出金浩茶油等部分食用植物油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消息。8月20日,金浩公司声明“被查出致癌物超标6倍”是谣传,称其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可靠”。8月21日,湖南省质监局在媒体公告了“茶籽油生产加工企业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所附的23家企业抽检结果均显示合格,这其中就包括金浩公司。

  而8月中旬以来,网络上传出湖南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并有媒体报道,湖南金浩等公司茶油产品被查出致癌物超标,但政府与企业选择了秘密召回,消费者至今茫然无知,召回效果存疑。8月31日,武汉洪山麦德龙超市人士称,上午他们接到上海总部通知,金浩所有商品均已下柜。上海总部已将金浩茶油样品送检,对于已经购买金浩产品的消费者,超市暂时不接受退货,因为具体的检测结果还未出来。武汉其他超市卖场仍在正常销售金浩茶油,但也停止各种促销活动。中商平价、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表示,因为没有接到任何权威部门和厂家的通知。

  

  相关专家

  茶油致癌物超标可以避免

  

  

  来自腾讯财经的消息称:对于持续发酵的金浩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事件,食用油加工技术专家表示,只要合理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管是使用浸出还是压榨工艺,苯并芘的含量都能够控制在国家规定的10微克以下。

  专家表示茶籽等带壳类油料在加工中产生苯并芘并不意外。上述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茶油、椰子油等带壳的油类作物加工生产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压榨,一种是浸出,无论压榨还是浸出,中间都会经过加热蒸炒的过程,通过加热蒸炒,提取油脂将更为顺利,而由于加热蒸炒,油料经过加热后就有可能产生苯并芘,这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平常吃的烤肉在加热时也会产生苯并芘。”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金浩公司正是以这样的逻辑对有关部门进行了解释,金浩称苯并芘出现超标的主要是浸出油,苯含量超标主要是因为农户在压榨茶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对茶籽进行反复烘烤、蒸炒,导致出现烧焦现象,这种烧焦茶饼容易产生苯并芘,而在萃取过程中存在苯物质与溶剂油发生高温化学反应现象,这也进一步提高了苯并芘在茶油中的含量。

  但是食用油加工技术专家表示,对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苯并芘,国内完全可以通过精炼等技术手段减少苯并芘的含量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千克10微克以下的水平,甚至达到几乎没有苯并芘的水平,如果检测达到每千克60微克的水平,应该是有关企业加工不完全的结果。

  

  业内人士

  食用油国家标准有待完善

  

  对于金浩茶油被曝苯并芘超标的事件,一位湖北食用油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这与食用油国家标准的不完善也有关系。他说:“苯并芘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此前有关部门对这一物质在食用油中的含量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企业知道的不多,这次出事也正常。”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食用油目前的一些标准片面要求油脂颜色的清亮,使食用油企业在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食用油长期处在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中,脂肪酸的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形,苯并芘等元素超标也是必然结果之一,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完善食用油的国家标准,除了强调颜色清亮等卫生标准,还要强调营养标准,比如标注出各种营养成分等。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