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北京市最大一起骗贷案,涉案金额7.08亿元。涉案人员包括北京华鼎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毅等10人,以及为胡毅发放贷款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8名支行行长和经理,分别涉嫌贷款诈骗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8项罪名被起诉。
“在胡毅借贷的时候,支行行长田军等人会给下边的支行打电话,从督促他们开展房贷业务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快点放贷。这样,下边支行的人就明白了田军等人的意思,知道胡毅是上级领导介绍来的客户,就不再严格监管,而是开闸放水。”办案检察官指出,“只要是胡毅带来的客户就会放贷,省去了‘面签’的环节,惊天骗局从此正式开始。”
事件起因
客户朱某莫名多出
188万元房贷款
客户发现自己征信记录中多出的一笔房贷,最终成为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08亿元惊天骗贷案的导火索。明明符合房贷7折优惠利率申请条件,却屡遭到贷款银行拒绝。去年5月,购房者朱某对外公布了自己的遭遇。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朱某发现自己的名下竟莫名其妙地多出一套房贷,金额高达188万元。虽然这笔贷款一直在正常还贷,但这笔贷款直接导致了朱某无法享受房贷优惠利率,而且为其带来了极大的信用风险。而这笔188万元贷款的办理银行农商行对此表示“存在差错”并“已做更改”,其余问题只称还在核实中。
后经警方调查,朱某名下第二套房贷所涉及的楼盘和开发商纯属虚构,已涉嫌诈骗。调查结果显示,胡毅正是这场惊天骗局的始作俑者,而农商行的8名工作人员充当了“帮凶”的角色。胡毅向农商行的8名工作人员行贿近千万元,并编造假二手房交易手续,购买小企业注册手续,从农商行商务中心区支行及大郊亭和十八里店支行疯狂骗贷。与此同时,收受贿赂的银行高管为骗子骗贷大开绿灯,短短三年时间,农商行就被骗出了7.08亿元贷款,至今仍有一半左右没有追回。
事件回放
现年30岁的胡毅早年经营过房地产,后来开办了华鼎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个人房贷的信用担保业务。时间长了,他也找到了银行信贷的漏洞,曾以虚假按揭在一家全国性银行的北京分理处骗贷。2007年前后,胡毅开始重点攻关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胡毅很快和北京农商行的一位高管搭上了关系,并由此结识了北京农商行CBD支行行长田军、行长助理刘利华、授信审批部经理闫雪松、副经理张嘉等。
胡毅在案发后供述自己骗贷的初衷是,他运作过司法拍卖项目,但苦于没有足够资金,所以想用骗来的贷款参加司法拍卖,竞拍地产项目后再加价卖出,最后将贷款还给银行,如此实现“空手套白狼“。
恰巧,北京农商行此时开始“试水“房贷业务,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没想到刚开张就撞上了胡毅这个巨骗。
领会行长心思送上宝马车
为成功骗贷,胡毅不惜本钱拉拢CBD支行行长田军。一次聊天时,田军说他看中宝马的某款车型,可在北京“没看到有卖的“,让胡毅帮着打听打听。胡毅心领神会,没过几天就把这款宝马车买来送给了田军。
CBD支行是北京农商行一级支行,下辖大郊亭支行和十八里店支行等4个支行。田军安排胡毅在大郊亭支行办理按揭业务,将胡毅介绍给了大郊亭支行行长孙建华、副行长李欢。
在田军等人以督促下级银行开展房贷业务为名,一再催促大郊亭支行尽快向胡毅放贷,所以华鼎公司的按揭业务竟然可以做到免面签。
即使如此,胡毅仍嫌大郊亭支行手续繁琐,他和大郊亭支行只做了40笔左右房贷后,就转向CBD支行下辖的另一个支行——十八里店支行。
据检方指控,胡毅及其前妻李京晶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指使下属,虚构二手房交易的事实,采取冒用借款人员身份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保证合同》等方法,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大郊亭支行、十八里店支行骗取贷款250余笔,共计人民币4.47亿余元。
一枚公章戳破惊天骗局
2008年底,十八里店支行遭遇房贷审计,田军等人这时才得知胡毅已无力偿还房贷按揭,一旦断供,假按揭之事必然引爆。为堵假按揭的窟窿,田军等人又想到了另一种从银行“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小企业贷款。
小企业贷款是银行对生产经营稳定、产品需求成熟、销售渠道可靠、具备一定信用的小企业客户发放贷款。但在田军等人的指点下,胡毅从“执照贩子”那里买来40余家无真实经营背景公司的营业执照、企业公章等全套手续,再以这些空壳公司在十八里店支行骗取小企业贷款。
据检方指控,胡毅骗贷45笔,共计人民币2.61亿余元。按照几名被告人的如意算盘,他们准备以小企业贷款的资金填补假按揭的窟窿,并预谋在小企业贷款1年之后,以小企业破产和清理不良资产等方式,使数亿元欠贷无疾而终!
然而,这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局”,最终竟毁在了一枚公章上。2009年2月27日,胡毅前妻李京晶为支取其中一家空壳公司的贷款,前往农商行营业部办理信贷卡。细心的银行柜员发现,这家成立1年有余的贷款企业,公章竟然是新的,根本没有沾过印泥,银行详查发现贷款支取账户竟牵扯多笔小企业贷款,于是报警。面对闻讯赶来的民警,李京晶供出了这起7个亿的骗贷大案,胡毅也于一周之后落网。
■短评
惊天巨案考问银行风险内控机制
事实上,胡毅骗贷的方法简单而拙劣,主要是骗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有时就拿假身份证,有时篡改房产证,后期甚至从中介公司买来购房者的信息,改了名字后直接给银行。银行审查后发放贷款,然后胡毅将钱套现。
骗术的屡屡得逞,恰恰反映了某些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内部审批程序的管理疏漏。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指出,商业银行的房屋按揭贷款审批有严格的业务流程,其中的面签环节要求放贷员必须与房屋买卖双方见面,查实之后才可放贷。
但涉案的农商行管理人员以督促下级银行开展房贷业务为名,一再催促银行尽快向胡毅放贷,所以华鼎公司的按揭业务竟然可以做到免面签;甚至还派银行员工上门提供房贷服务,数亿虚假贷款的发放畅行无阻。
“大家知道胡毅是上级行领导认识的关系户,贷款审查就不是那么严格了。其实只要放贷员一个电话,就能发现二手房交易的买卖双方其实都是假的。”此案公诉人表示。
“这一案件应作为银行业集体的教训,而这种银行内部人士串通外部人士作案的情况,已经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存疏漏上来。”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他同时称,虽然银监会近年来不断加强对银行内部信贷流程的风险控制力度,但个别银行仍存有侥幸心理。一些与信贷业务关联度很高的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冒险放贷给还款能力不足的人。一旦贷款出现坏账,银行、股东以及普通客户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摘自《北京商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