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黑歪中介”横行嚣张 网络职介“疲态毕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继续坚守在这个阵地上。”智联招聘员工李宇(化名)无奈地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最近发生的事情让他十分困惑。先是公司因投资人和管理层意见不合而曝出内讧,CEO赵鹏在内的4名高管被投资人解职,“更重要的是现在网站上出现大量的以‘黑中介’为代表的虚假信息,对求职者造成的伤害越发严重。”李宇说,看起来形势越来越不妙。

  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网络招聘行业一直未从重创中恢复元气,三大招聘网站(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前程无忧)财报巨亏。同质化恶性竞争、商业模式缺乏创新、持续发展遭遇资金瓶颈等一系列的问题正在考验着整个招聘服务业。

  

  “黑中介”横行

  

  大学生王杰希望找份兼职,他在智联招聘上投了简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了一个招聘汇源果汁促销员的电话。到了面试现场,他发现根本不是促销员的招聘现场,而是一家中介公司。涉世未深的王杰在该公司卖力游说后交纳了200元中介费并与对方签订了一份《商务咨询委托协议书》,并被要求不许将求职信息外泄。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王杰未得到果汁促销员的工作,该中介提供了一个路边发放宣传单的工作,被王杰拒绝。王杰说,他找兼职其实想直接联系用人单位,但没想到还是被中介公司以冒用其他公司的名义骗了过去。

  在潍坊智联招聘网站上提供的严防陷阱提示中这样写道:“通过中介找工作,先要在网上或通过工商部门查询该中介公司的资质等信息,同时尽量选择政府部门开设的或其他知名度较高的招聘网站和人才市场,这样各方面安全均会有保障。”

  在记者的调查中,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多家招聘网站,涉嫌发布的虚假招聘信息无处不在,以所谓的“黑中介”居多。这些“黑中介”没有介绍、没有面试、没有具体联系方式和地址,只要缴纳“确认金”就算应聘成功。

  李宇对记者说,招聘网站很难对这些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审核,“只能等求职者投诉反馈后,网站才能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至于如何处理,还要另说。”

  

  无法根治的痼疾

  

  据尼尔森一份报告显示,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分列2008年Top5广告主的前三名和前五名,两者的广告投入按广告刊例价计算分别达到了3亿元和2.7亿元。

  大量烧钱圈地的同时,低价招商成为了招聘网站共同的策略。据媒体报道,智联招聘在2009年搞倾销策略,其价格越来越低,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等同行都要便宜。几年之内,只见疯狂的市场投入、激烈的价格战,公司成本和服务质量都被抛在了一边。

  “目前三大招聘网站之间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广告、广告、再广告,花钱很多,赚钱却很少,这可以说是招聘行业20年来一直未变的模式,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天际网CEO林廷翰对记者说。

  2009年年初,中华英才网原CEO张建国宣布离职;年中,智联招聘原CEO刘浩离职;年末,前程无忧原CFO吕自强宣布离职。

  让这些CEO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量存在:目前的招聘网站缺少差异化,不仅商业模式相同,而且在主要的业务上也大同小异;招聘信息虚假或者过时,影响用户的求职体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供求双方无法实现实时在线地沟通和了解等。

  今年毕业的徐某在一家招聘网站上注册提供信息后,本打算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可没过几天,他频频收到了很多培训班、保险公司等机构近乎骚扰的电话,这让他十分困扰与气愤,无奈之下只好更换了联系方式。他怀疑是招聘网站将他的信息泄露给了这些机构。

  伍亿人才招聘网CEO吴强表示,在网络招聘行业中,网上信息认证困难、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入侵,同样是目前阻碍网络招聘发展的极大难题。(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