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人熟悉;他们的模样,似乎更加英俊;他们企业的产品,甚至不太容易让人明白。但他们在浙江创造的这一番事业,足以使他们成为新一代浙商的代言人。
不久前露脸的首届10位“科技新浙商”,让人驻足观望。也许,他们代表浙江经济的未来。
新身份·新大脑
这一群企业家和企业的名字,在媒体上并不多见。在人们最想知道的创业史中,他们如何赚取“第一桶金”,和人们印象中的浙商不太一样。
揣着几十元、几百元钱开始创业的浙商经历在这一群人身上并不多见,老浙商们摸索创业的坎坷历程在他们身上也不多见。因自己的兴趣或志向创业,而不是为谋生存赚钱起步,这是他们与老一代浙商的区别。而这种主动创业的取向,也来自于他们的新身份。
在这群企业家中,学历和企业成长的关联度明显加大,大多是青年才俊类型。这10位新浙商中,基本都有大学经历,而且一半是“海归”。
和传统浙商大多引进技术团队、求教技术方案不同,这些新浙商,自己就是站在技术前沿、把握技术方向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个人头衔,有博士也有博士后。他们本身就是拥有国家专利的发明家,江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作兴本人就曾两次获得世界发明“一级骑士”勋章,拥有25项国家专利。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高转换率硅基薄膜太阳能”关键技术项目,就是总经理杨立友带头研发的。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在董事长高兴江的带领下击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不同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有了企业家群体中的新身份,因此也给了他们不同的经营企业的大脑。
新理念·新平台
对于出生于慈溪农村的姚纳新来说,西门子是他挑选的榜样。思路严谨的姚纳新,有时还会出现在为政府官员授课的讲堂上。
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创新”时清晰的思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创新”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某一种技术革新,技术只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而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才更有价值。而这些创新内容都必须从思维方式的适应开始。
这些新浙商的年轻面孔,也是他们创业时间的注解之一。在竞争更为激烈、市场空隙更为狭小的时代,他们所接受的挑战更为严峻。因此,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电子等新兴战略产业成为他们选择的战场。
新技术·新成长
科技,是不少新浙商手中掌握的“核心武器”。这多少与他们的海归身份和高学历相匹配。然而与一般的科研人员不同,他们是一群成功地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家。
银江电子的王辉说起过他的“郁闷”:刚刚从学校电子测量技术专业毕业时,专业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连对口的工作都不太好找。当时,和他一起创办公司的合伙人几乎都遇到了这种情况。而把智能化梦想坚持下来的,就是内心的一股激情。
而对杨立友——这位曾师从李政道、从事薄膜研发20多年的物理学家来说,如果不是下定决心抛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来创业,“让世界共享太阳的光芒”可能只是实验室里的遐想。
当天横制药的黄道飞在颁奖晚会的白板上写下“天道酬勤”,这一刻新老浙商的共同之处被勾联起来:如果说,老浙商身上闪耀着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的光芒,那么,新浙商不仅继承了这种基因,还植入了全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