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 源
自新“国十条”出台以来,各方表现淋漓尽致,几个月下来,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哪些群体在抱团取暖,哪些群体在观望市场,哪些群体在冷静观察,哪些群体又在忽悠等等。人们不仅要问这背后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经济方面来说,国家政策要为房地产投资减肥。减肥,意味着我们国民经济整体上基本处于健康状态,但经济结构存在风险,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肥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房地产过热带来的泡沫破裂风险积聚,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脆弱期不可小视。必须要认识经济规律,科学利用和把握经济规律。对此,房地产企业家们应当如何理解呢?樊纲告诫:“市场的力量和市场背后的力量比你大。美国那些房地产比你们成熟、比你们力量大,真要跌下来,跌个60%、70%,照样挡不住。” “你有多少能力?市场力量比你大。日本房地产商力量大吧?日本泡沫破了,跌了60%、70%,现在日本还在50%的位置上待着。所以要更多关注市场背后的东西,思考经济规律。”
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0%,对新增GDP的贡献率平均超过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38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樊纲指出,中国房地产热和当前投资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相关。近年货币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名义GDP增长速度,同时又扩增贷款,因此产生投资过热、资产泡沫。另外,中国储蓄高企,尤其是企业储蓄较大,也有较强的投资需求。如果未来中国房地产业投资增长下跌10个点,到27%左右,亦是回归正常增长水平。房地产企业投资要为自己消肿。消肿,意味着我们的房地产企业自身运行已处于非健康状态,表现在贷款拿地、售房贷款等发热肿胀现象,这些现象应大大超出了其自身的控制能力,随时有危机转嫁、直接威胁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根本利益的可能。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有自我保健意识,该吃药的吃药,该消肿的消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不让你转嫁危机,必须自我强身健体。万科地产副总裁肖莉表示,下半年不能存有任何对于政策放宽的侥幸心理,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有风险的。希望开发商都来顺应这个市场,合理定价,积极促进成交,来提升整个下半年成交量,使成交量能有比较好的复苏。
从政治方面来说,构成我们上层建筑载体和运行责任主体的管理机制有待转变和改进,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从经济层面上来看,财税体制、投资体制等都亟待改革和创新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更深层次改革与创新。房地产企业的冲动本质是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冲动表现,政绩观冲动表现的实质又是干部管理与考核体制弊端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