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平台、集中发展的思路,引导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进入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发展,为加快成都试验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创业园要实现软硬件配套和主体建设基本成型,具备项目承载能力; 2010年,每个区(市)县都要建成1个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主体、配套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社会资源广泛参与、承载能力突出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
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园区配套建设。各区(市)县要加大对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投入,完善园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廉租公寓、饮食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为创业大学生团队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各园区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为入园大学生创业提供财务辅导、法律咨询、方案设计、风险评估、专业培训等服务。
细化政策支持措施。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入园大学生创业项目,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按有关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可根据项目规模给予一定额度的启动扶持资金。
强化创业项目服务。要积极吸引企业、社会资金、中介组织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为入园大学生创业项目和社会资金合作搭建桥梁。加快建设大学生与社会资源有效衔接、项目征集与发布为一体的互动式项目库。建立项目入园评估和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园区与项目的有效对接,加强跟踪监测,完善退出机制,提升项目成功率。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成立成都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制定相关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倒排工作进度,保证工作有序推进。建立成都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级相关部门与区(市)县的沟通交流,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规范管理。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入园项目进行科学管理。
强化考核。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园区规范化运行。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进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团市委牵头负责对全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摘自《成都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