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8月26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内部招聘别误入“沼泽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内部招聘虽然有很多益处,但部分企业在实施内部招聘时,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周全的规划,在操作时往往容易走进“沼泽地”,主要表现如下:

  

  “拔苗”难以助长

  

  某企业总经理李某从国内某知名高校招聘了高材生小王担任其秘书,由于这个年轻小伙子亲和力强、反应敏捷、口齿伶俐,且文字功底好,文秘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深得李某喜爱。两年后,李某认为该给小王一个发展的机会,于是把他任命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属下有十多位员工。谁知在半年内,先后有三个下属离职,部门工作一片混乱,业务部门对人力资源部也抱怨颇多。原来小王从学校直接到企业担任高管秘书,并不熟悉基层业务,从未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他与同级、下属的沟通方式很不到位,决策理想化,让下属都觉得非常难受;同时,他个人认为工作只需向总经理汇报,推行人力资源政策时没有必要征求业务部门的意见,于是,开展的一系列HR工作只会徒增业务部门的工作负担却收效甚微。

  由此案例可见,企业在开展内部招聘活动时,不能念及私情,坚持“人职匹配”是最重要的原则。

  

  “近亲繁殖”严重

  

  某医药销售企业由于业务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优秀人才去管理全国各区域市场,公司总经理吴某苦于无良才可用,又不放心让外部人才担任要职,于是让自己最为信任的五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销售副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推荐内部人才。这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出于巩固自身在公司内地位的角度考虑,优先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以及在公司工作的亲友共八人,吴某与这些员工简单交谈后就任命为区域负责人。谁知导致公司内形成多派系并立且“诸侯割据”的局面。其他内部优秀人才认为公司只会把机会留给有关系的人,对公司逐渐缺乏信心,纷纷另觅良枝。

  由上可见,内部招聘极易引起内部争斗或近亲繁殖的现象出现,表现突出的就是依靠关系来选拔人才,造成的恶果是留不住关键人才。

  

  核心员工流失

  

  小张和小林同一天进入A公司采购部,两人工作都非常出色,深得采购部经理的认可。一年后,由于公司业务扩大,决定从企业内部招聘一名采购部经理助理。结果经过重重选拔,小张竞聘成功,各方纷纷对小张进行祝贺,却忽略了小林的感受。两个月后,小林应聘上了竞争对手公司的采购部副经理,A公司由此失去了一位得力的核心员工。

  可见,内部招聘切勿只注意到竞聘成功者高涨的工作热情,也要注意到落选者的心理感受和工作表现。

  

  业务迅速下滑

  

  某企业计划推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位员工都填写职业发展规划书,并大力推行轮岗计划,目标是每年让20%的员工按照自身兴趣轮岗到其他岗位。根据员工填报结果,很多员工都申请了跨部门轮岗,而大部分的部门主管都不同意员工跨部门轮岗,理由是部门内原业务没有合适的接替者。而人力资源部不顾阻力坚决推行大范围的轮岗,由于缺乏对轮岗人员的培训,出错率很高,客户怨声载道,公司业务迅速下滑。而部分轮岗人员在新岗位上出现严重不适应的现象,又要求回到原部门工作,导致人力资源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上述教训表明,内部招聘的首要原则是以业务需求为主,而不能使“轮岗”过于放任自流。所以,内部招聘要仔细权衡,全盘考虑,树立正确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堵住一切可能导致内部招聘失败的源头。

  总体来说,内部招聘的优点主要在于成本小、效率高、员工激励性强、工作磨合期短等方面,而内部招聘的弊端往往在于岗位有限,易造成内部员工竞争,直接影响彼此关系甚至导致人才流失。另外,内部招聘如果控制不好,易滋生内部的“近亲繁殖”、“团体思维”、“长官意志”等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开放创新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