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5月16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王博豪:拒三千万买专利 我的未来我掌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8岁获LED节能环保灯的发明专利,19岁自己创业,21岁逐步做大低碳生意,还在读大学的王博豪将LED灯泡卖进了上海世博会,甚至有望点亮伦敦奥运会。

  接过他递来的名片,很难将他的头衔与眼前稚气的面孔相连——成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厂董事长王博豪。然而,出生于1989年的他在成都开的公司经营红火,成为创业青年的杰出代表。

  与他的年龄反差更大的正是他的创业经历——18岁即获发明专利,有人出3000万元买专利,被他拒绝;19岁自己创业,投资30万元差点血本无归;到现在21岁,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的他已经卖出了上百万只灯泡,并逐步做大低碳商机,将LED灯泡卖进了上海世博会,甚至有望点亮伦敦奥运会。“只要肯动动双手,就不会饿死;肯动动脑筋,就会生活得不错;如果再有点机遇,就过得非常滋润了。”王博豪这样相信。

  

  创业梦想

  破坏大王,

  高二发明环保灯

  

  王博豪从小就是个“破坏大王”,家里的各种家电都被他拆了个遍。而他发明LED节能环保灯的经历,颇有些偶然。

  “当时我读高二,一次家中的灯泡突然坏了,我妈换灯泡的时候,手被烫着了。当时我就想‘灯泡为什么发烫?如果不发烫不是可以节约很多能量吗?’”王博豪说,那之后,他开始着手搜集资料,寻找解决方案。

  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研制出一种特别的LED节能环保灯。

  王博豪的专利产品中,一盏节能灯由不同数量的LED组成后,能产生不同的亮度。更独特的是,只要一盏灯的LED数量在100颗以内,它的功耗都是1.7瓦。

  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办公室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荧光灯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灯管的总功率是960瓦;更换为功率只有1.7瓦的LED节能灯后,办公室40个LED节能灯,总功率只有68瓦,节电率高达93%。

  诱惑总是伴随成功。2007年7月,他的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后没多久,王博豪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一家研究所的信。对方开口大方,说要出3000万元买王博豪的专利。王博豪拒绝了。

  一个高二的学生,如何面对3000万元不动心?王博豪说,说不动心肯定是吹的,他只要一想那一点头就能到手的“3000万”,都是一种煎熬。可是,以前一段自己做生意的经历让他向往创业,创业的梦想最终支撑他扛住了诱惑。

  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倒腾起了生意,“也没什么项目,什么赚钱干什么。”每个周末,他到成都进货,然后回家乡广汉卖给同学。太升南路、荷花池、五块石、盐市口都是他的根据地,“卖耳环戒指,卖台式电脑,冰箱电视我也卖。”靠赚取差价,王博豪在高中就已经是个小富翁了。

  显然他的志向并不是小摊小贩。因此当自己手上有了专利,并有出价3000万的商业价值,他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自己创业。

  

  创业思维

  低碳包装,

  灯泡卖进世博会

  

  2008年,王博豪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他的第一笔创业资金,全是跟亲戚朋友借的,凑了30万元。王博豪租了一个小房子,买来材料,和几个同学自己装配灯泡。“当时脑壳一发热,就做了10万只灯泡出来。”但几个月下来,王博豪只卖出去1000只灯泡,他的雄心壮志,几乎被残酷的现实击垮。

  这次教训让王博豪意识到,公司要想活下去,必须打开销路。于是他开始从多方面发力,找大学生兼职,到成都大街小巷去散发传单,到各贴吧、论坛发帖,他还开始与建材工程商合作,向客户推荐他的产品。终于王博豪渐渐打开了销路,2009年,他卖出了100万只灯泡,个人资产也超过了百万。

  尽管做的是低碳生意,可知道“低碳”这个词,王博豪还是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

  “以前都是卖一个灯算一个灯,哪儿想到有低碳这种概念。”他说,自从知道低碳之后,他看了很多书和新闻,懂得了用“低碳”来包装自己的产品,很快他尝到了做低碳生意的甜头。

  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王博豪向成都市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库递交了申请,并作为第一批进入创业园的项目接受评审,让公司入驻了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并得到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的“金翅膀工程”100万元信贷额度支持。不久前,前来视察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工作的成都市有关领导,看到LED节能灯后十分感兴趣,指示相关部门采购一批。现在,政府采购量不断攀升。

  此外还有灾后重建的许多项目,也因低碳考虑选择了LED节能灯。都江堰、绵阳等地王博豪都在做市场推广。

  目前,他的LED灯已通过欧洲节能基金的3万小时监测,这个证书将正式为他打开进军国际市场的大门。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上海世博会将会采购他们的LED节能灯,而伦敦奥运会也有望采用这种LED节能灯。

  

  创业未来

  引入风投,

  立志做成功企业家

  

  “80后从来不缺少想法和创意,缺少的只是把事情坚持到底的决心。”王博豪说,大学生创业,确实需要面对困难和挫折。一边是学生,一边是公司老板,王博豪在两种身份中穿梭,忙起来恨不得把自己瓣成两半。“选供应商,谈判,交货时间能拖就拖;价格要尽量谈高,货运过程担心损坏;培训工人手艺,销售、库存、发货……全部都要管。”王博豪说,为了赶时间,他把自己的哈飞路宝当赛车开。但他认为,只要能把这些挫折和困难都看作将来成功的基石,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创业中的不如意,那么创业总有成功的一天。

  王博豪说,他自认为是一个勤快的人,也动了一点点脑筋,但是规划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兼顾大学课程的同时,还在努力学习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实战技能。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王博豪希望,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壮大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在创业路上给予更加持久的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之后能够“守好业”。

  谈到公司发展,他的思路很清晰。“现阶段我必须自己做,以后做大了可以请职业经理人,我什么环节都懂,职业经理人才忽悠不了我。”

  王博豪说,现在公司的运作模式已经得到认可,有好几家风投找过他,希望注资。

  “你知道新希望集团旁边那块地吧,以后就是登峰集团的所在地。”王博豪毫不掩饰他的野心。他的奋斗目标,将是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那样的成功企业家。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