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井正,1949年生于日本山口县宇部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在JUSCO工作了8个月,随后加入其父创办的小郡商事。1982年,已是公司专务董事的柳井正在美国考察时,受到美国大学校园内的仓储式销售方式启发,提出在服装店尝试以仓储型自助购物的方式出售服装。1984年,成为小郡商事社长。同年,在广岛开设了第一家优衣库店。1991年,公司名称由小郡商事改为“Fast Retailing”(迅销公司)。
在连续两年蝉联日本首富之后,柳井正在东京的办公室也于今年3月初,从位于东京中部的涩谷区搬入东京新地标——中城大厦。这里的视野开阔到可以俯瞰整个东京,可以眺望富士山。如果从开始参与父亲生意那年算起,从山口县宇部市这样的“偏远小城”一路走到“一等地”大厦,柳井正用了38年。
成长,不能变质为膨胀
2002年,日本法政大学经营学系教授小川孔辅曾与柳井正有一次会面,谈话过程中,柳井正拿出一个笔记本,将内容一一记录,直到谈话结束。
小川孔辅因此感慨到,许多成功人士容易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夸大自己的能力,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柳井正难能可贵的是,能对自己进行冷静分析。
8年后,柳井正显然没有丢掉这个习惯。记者还发现,在记满一页后,柳井正会顺手把这张纸撕下,翻过来在反面继续记录。当记者问他,这是否代表他生活的节俭以及严格控制企业成本时,柳井正说,节约与成本合理控制大致是每个创业者都该做的。
截至2010年2月,迅销公司主品牌优衣库(UNIQLO)在全球的总店铺已达918家,其中日本国内为793家。但优衣库实际开过的店铺数目还远高于此。在优衣库的计划中,开店数目和关店数目经常同时公布。
“今年开多少分店,另关闭多少家;明年再推出多少家,关闭多少家。”类似计划会事先公布,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各店长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你这家分店如果常处于“不进取”状态,离关门就不远了。
这不仅是对店铺一线工作人员的要求,后台支持员工亦是如此。在迅销公司山口县总部的客服中心,记者看到,客服中心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10多块牌子,分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0年每年的公司目标。其中有一块牌子,并没有标注年份,其标题是“微软——不会游泳的人,就让他沉下去”。
“痴人说梦”的老板
然而,在扩张的步伐上,柳井正又近乎“疯狂”。阿里巴巴总裁、与柳井正颇为熟识的马云曾说过,他最佩服的企业家有两个:一是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另一个就是柳井正。马云认为,柳井正拥有“创新”、“智慧”及“勇气”。
这些“溢美之词”,用优衣库自己员工的话说就是,老板柳井正看上去总有点“痴人说梦”。
迅销中国总裁潘宁和副总经理高坂武史,分别是1995年和1996年先后加入公司的老员工。据他们讲,每年新年伊始,他们都会收到老板给员工的一封信,信里憧憬着未来3年公司将达到什么规模。最初读到这样的“三年规划”时,他们总会笑出来,在他们看来这些都近乎天方夜谭。几乎所有人都没“当真”的规划,后来竟然都如期实现了。
这样一幕,在潘宁和高坂武史进入优衣库之前,就曾上演过。
柳井正参与父亲的小郡商事的第12年,1984年6月2日,在山口县东边的广岛县的广岛市开了第一家优衣库门店,其采用的模式被称为SPA,即“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label Apparel”(从设计、生产到零售的一体化运营)。
优衣库的资料库里有一张照片,留下了开业当天六点开幕前排队等候的长龙的历史画面。柳井正后来回忆说,广岛是座大城市,而他们仍是一家小企业。
“小企业”在继续拓展分店时,碰到了资金筹措难题。到1991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从前一年的6%降到2.2%。平常往来较多的银行也渐渐犹豫拒绝给柳井正融资。摆在柳井正面前的,似乎只有上市一条路了。
为上市冲刺,柳井正设定了目标:每3年成长为原来的三倍。这意味着每年新增30家分店,3年后总店数破百。员工们听说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
为降低成本,柳井正把主要生产转移到中国,将日本技术导入当地工厂。这套生产与设计中心分离的方式,曾得到趋势大师大前研一的称赞,呼吁日本企业向他学习。
从1991年9月到1994年8月,优衣库新增了100家店铺。1994年7月,柳井正如愿使公司在广岛证券交易所上市。5年后,公司转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桐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