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迎波
4月23日下午,由经济导报和济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济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军生新作《云海战略》研讨会在济南大学举行。王军生针对当前企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形小神大”的新规模理论,同时从中国式管理的视角,对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模型提出了新的思考。
作为银行业内人士,王军生整天和企业家沟通,他常思考企业家在忙什么、为什么忙、忙的结果是什么。他总结了4种企业家类型:出局者,“摸着石头过河”,各领风骚两三年;追随者,“敢问路在何方”;挑战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引导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云海战略正是给那些拥有高成长性企业的企业家们看的。
创造综合竞争优势
王军生介绍说,之所以称之为云海战略,是因为云海是一种变化,再深一步就是变化的变化,变化的变化的变化,即云海景象。大千世界变化无常,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这种云海景象更是让战略的制定者们无所适从。从同质化的红海,到差异化的蓝海,再到云海战略。市场的容量进一步加大,市场的起伏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企业必将选择云海战略。
在云海景象中,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战略必须要具有适应性。云海景象的应对之道,就是冬天能够迅速瘦身,夏天能够迅速扩张,春秋天能够整合资源、乘势而为,企业实施云海战略来应对云海景象的关键,是预知基础上的左右逢源、化险为夷,解决冬天过冷、夏天过热的问题。
王军生认为,战略是在环境和资源配置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的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它面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经济体的影响,受到市场规模和市场价格的双重影响。
云海战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打造绝对竞争优势,整合相对竞争优势,创造综合竞争优势。”云海战略首先通过打造核心体的不易替代性,来打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绝对竞争优势;其次,以企业的核心体为基础,通过优化生态体和争取联盟体,整合实体圈的相对竞争优势;再次,以企业的核心体、生态体、联盟体为基础,吸纳融资体,整合虚体圈的相对竞争优势。拿项羽和刘邦来比较,就核心企业而言,虽然刘邦不及项羽,但刘邦除了核心体以外又打造了一个相对的竞争体,利用张良、萧何和韩信,形成了综合竞争实力,其综合竞争力远远大于项羽。
“五和”战略
王军生将波特的“五力竞争战略模型”归纳为4个字——“四面楚歌”,即,既要防上线(潜在进入者),还要防底线(替代品),要与上游的供应商砍价,要与下游的经销商议价,四面八方都是敌对关系。王军生提出在未来的企业战略中,应该“五和”。在未来的竞争中,当联合大于冲突的时候应该采取联合战略,当竞争大于联合时应采取竞争战略。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是七分联合、三分竞争战略。所以“五和”的战略就是要优化外围的生态体,整合产业链,使自己的规模尽可能缩小;要吸纳融资体,争取联盟体,这个联盟体在产业的不同层面;最后要顺应环境体,来实现自己最终的目标,打造自己的核心体。
“五和”战略的核心是寻求约束条件下的合作,而“五力”战略是强调有条件的合理竞争,是对立战略。从“五和”战略来看,是“体、圈、场”的综合竞争。体是什么?是一定要握有相对竞争的优势。场是什么?是要通过外围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大的场,来实现市场份额的积累。
谋求“形小神大”
云海战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就是企业可以运用很多资源,但不一定非要拥有它。企业家要善于运用外部的各种资源,“借天下之财,赚天下之利”,就是“借东风”,就是“善借者,得天下”。
有很多企业家说要把自己做强做大,王军生认为这个提法是有问题 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把市场做大,把规模适度做小,来应对过冷和过热两种状况。传统企业的战略是“形大神大”。例如通用、日本航空公司,当市场进入冬眠期的时候,他们不能适应,就倒下了。未来的云海战略谋求的是“形小神大”,使自己的规模尽可能保持高度的灵活性,立足市场做大,应对市场变小,具有市场扩张和市场冬眠的两种能力,这就是云海战略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