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上的是EMBA,得到的是一个商机圈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同样作为舶来品,如今EMBA教育俨然也成了一种“奢侈品”,甚至比宝马、奔驰、LV等更得有钱人的宠爱。

  从最初官方指导价20万元左右开始,国内EMBA的学费一路高歌猛进,商学院的EMBA学费如同竞拍似的年年往上涨。最高学费甚至超过了50万元,如长江商学院。就连一向没有做过学费调整的浙江大学EMBA,2009秋季班学费也从原来的20调整到29.8万,涨幅近50%,并且还有持续上升的势头。2002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办EMBA教育,中国EMBA教育经历了超常规发展,有资格从事EMBA的商学院从最初30所增加到62所,市场上各类EMBA项目不下100个,每年招生规模超过1.5万人。与此同时,从2002年到2009年,一流商学院平均涨价45%以上,学费超过25万元的商学院已经超过10家。

  尽管如此,高额的学费并没能冷却市场对EMBA教育的热情,尤其是中欧、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一线高校,2010年一开班,报名人数就持续上升。

  EMBA自身的定位决定了高学费与高消费阶层有关,“教育是为一定阶层服务的,如果说本科教育是大众教育,MBA是趋向精英教育,那么EMBA教育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在浙大EMBA我们看到90%以上的学生都是所在单位或企业的决策层领导。高消费阶层对高价的承受能力毋庸置疑。商学院在营销上还采用了“类奢侈品”战略,越奢侈越有人埋单。

  在浙江大学EMBA我们碰到正赶来报名参加春季班考试的钟先生,问及会不会对学费敏感时,他告诉记者:“学费肯定会问,但不是最关注的,最重要的还是会从办学实力、师资力量、同学结构方面考虑。我的企业在上海,大部分客户也都局限在上海、江苏等地,但是我非常看好浙江市场,所以我希望通过在浙大EMBA的学习能让我们更直接深入地了解浙江市场,了解浙商风格。而且我的本科是在浙大学习的,对于浙大的实力和严谨的学风我都很有信心,从上海到杭州现在也很方便,就当是一月一次杭州游好了。”

  存有钟先生这种想法的企业家和高管为数不少,由此看来,综合价值才是企业家和高管们选择EMBA最看重的。单纯靠“天价”或“地价”等价格竞争手段也只能是市场不成熟时的策略,一旦回归本质,提升教学质量、构筑交流平台、延伸服务价值等“硬功夫”才是竞争王道。

  昂贵的学费,趋之若鹜的学生,EMBA到底魔力何在?高昂的学费之下价值又何在?

  有位企业家曾经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要想成为富翁就必须跟富翁站在一起,哪怕你在富翁圈里还只是一个穷人,至少圈外的人看起你来像是一个富人。由此看国内的EMBA热,就不足为奇了,上的是EMBA,得到的却是一个圈子。这点道理,看起来有点赤裸裸,但是却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小孩总是喜欢跟比他大一点的小孩一起玩,因为大一点的小孩总是跟他玩他从来都没有玩过的游戏,跟他讲的话也有很多是他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语言,他觉得有趣。然而,这一点道理,我们成年人却经常忘记。总是喜欢跟一些比自己差一点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自己更有话语权。

  有关人士表示,从商品化的角度看,EMBA无疑是高回报率的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但是,EMBA根本在教育,而非培训、俱乐部、交际圈。2009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项目负责人陈振烨认为,在中国商学院中,能从“教”和“育”两个角度同时思考EMBA办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浙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