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年初开始“退烧”的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热度日渐恢复,统计显示,近期新发信贷类理财产品数量增速明显,投资者可选品种较多。
信贷产品占比提升
近来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恢复了增长趋势。其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为发行量最大的4家银行。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各大银行即将发售的理财产品中,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占比也不少。
交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信贷类理财产品相对稳健,预期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债券类理财产品,因此颇受客户欢迎,该行几乎每周都有不同期限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发售,均供不应求。
专家看好未来市场
伴随着去年底银监会两个规范信贷资产类产品文件的出台,前几个月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骤减。但低风险的债券和货币类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偏低,始终无法激起投资者的兴趣。信贷类理财产品是银信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虽然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发行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类产品并不会从此沉寂,而是将变换一种操作模式,继续“创新”的脚步。
据了解,信贷类理财产品原来的模式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资金购买信托公司的产品,信托公司通过转向购买这家银行的信贷资产。银监会新规规定,信托公司不能再购买同一家银行的产品,因此现在的模式转向了购买其他银行的产品。也就是说,相对于原来的参与方,又多了一家或几家别的银行。比如某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用于购买国开行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回升,表明商业银行仍具有转让信贷资产的动机,因此在逐渐适应新规后,加大力度发行这类产品也属正常。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提醒,由于国务院对商品房贷款首付比例和第二套房贷利率幅度的调整,加上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控制,未来房地产价格的走势扑朔迷离,房产类信托的风险也开始加大,投资者在选择相关产品时应关注信托资金的投向,兼顾信贷产品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摘自《新闻晨报》刘志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