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被称为“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们伴随着质疑进入了公众视野。“不求上进”、“追求享受”、“炫富”等标签一时间似乎成了“富二代”的同义词。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茵的一句“不要歧视富二代”将公众的视线再一次拉到“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学生记者近日走访了数所高校,走近大学生“富二代”,发现他们在人前的光鲜背后,却有不被人理解的压力和无奈。
“我们有被父母规划好的人生”
就读于北京一所高校的王鑫外表很普通,说话也很低调,只是不经意间抬手露出的劳力士手表暴露了他的“富二代”身份。王鑫的父亲是家族企业继承人,总资产大约有6000万元,母亲则在一家公司当销售总监。
对于社会给“富二代”贴的众多标签,王鑫表示并不认同。在王鑫看来,“富二代”有太多的苦衷:
“我家家教很严,成绩要好,修养要好,还要跟着爸妈去各种场合应酬,深夜回家来赶作业。我已经帮我爸打理很多事情了,今天下午没课,别人都在打游戏、睡觉、跟女朋友玩,可是我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回公司看文件。”
不只王鑫,南京理工大学的刘欢欢对“富二代”的苦衷同样深有感触。
王鑫的父亲希望王鑫今后能够接管自己的企业。对于这种安排,王鑫感到无能为力,同时还透露出对普通人的羡慕。
“富二代”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规划,从教育一直延续到事业。
出于自我保护,大多数校园里的“富二代”对待感情有颇多顾虑。
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的刘思是典型的“富二代”,他穿着高中校服一样的运动服,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看起来比校园里最普通的人还普通。
“花钱谈恋爱”的阴影在刘思心里挥之不去,害怕“根本感受不到正常的感情”。在生活上,住宿舍,吃食堂,每个月的开销就1000元左右。
对于更多“富二代”来说,家庭的压力使他们在感情问题上身不由己。
但并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难以找到自己想要的感情。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赵一在感情问题上比较幸运。在女朋友婷婷看来,他除了比较大方,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更希望被称为企业家二代”
赵一去年与两名同班男生合伙,在江阴注册了一家传媒公司,注册资金共10万元,他出1.5万元,其他两个人分别出5万元和3.5万元。
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是校园广告。目前,所有的方案都已准备就绪,只需要校方点头,他们就可以立即操作。“我们目前在跟校方谈判,交换条件是为他们免费登载校园信息。”赵一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成熟,俨然一个“生意人”。
赵一强调,其他两人的钱都是向父母要的,而他的钱,有5000元是自己的“私房钱”,另1万元“是向妈妈借的”,并且在今年初把赚了钱的股票抛出去,还给母亲了。
入股这家传媒公司,赵一则是看准了这次实践的机会。创业是他的人生规划,他打算毕业以后先去银行,熟悉银行内部的金融体系,全面地了解创业环境和经济形势,打通人脉。这阶段的创业是今后的铺垫。
“我知道,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感觉‘富二代’是不思进取的一代,包括我父亲也这么说。”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表情严肃起来,“我经常会反驳他。时势造英雄,我相信,当社会需要的时候,当责任和使命落到我们肩上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创造自己的价值。”
在担负社会责任的道路上,赵一似乎真的并不是独行者。
“社会不应该对我们有偏见。我们无法选择地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们也像优秀的同龄人那样,懂得自己努力进取。与其叫我们‘富二代’,不如叫我们‘企业家二代’,我们继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家族企业的责任。”刘思说。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