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满33岁,只有高中文化,却拥有近千亩桉树林;900亩鱼塘;生猪1000多头……
他就是钦南区那丽镇嫦娥垌村委王茅山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林玉瑞。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林玉瑞用聪明与才智谱写了一曲曲创业兴业的动人之歌……
爱拼才会赢
高中毕业后,刚满15岁的林玉瑞不甘窝在山沟里,立志闯荡世界创业绩。
1992年初,为实现创业梦想,他先后辗转广东雁田,广东虎门、江门、深圳务工,当过一线生产工人、业务组长、主管经理,他省吃俭用,积累了一笔较大的原始资金。
在外闯荡多年,林玉瑞深知“打工不是硬道理。”1998年3月,经过深思熟虑的林玉瑞和姐夫李峰合股投资300万元,在深圳宝安区创办了公明森林吸塑厂,招聘员工180人,其中家乡员工120人,进行规模生产,年产值2200万元,上缴年税金72万元。林玉瑞第一次创业顺风顺水,短短5年时间,这名22岁的农民青年成了百万富翁。
商道就是人道
但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2003年,姐夫李峰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独自单飞,林玉瑞成为公明森林吸塑厂的“掌门人”。
林玉瑞决定进行第二次创业,成立了连丰吸塑包装深圳有限公司。但这次创业让他的事业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2008年,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不少企业工厂停产、倒闭。“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由于取货方无力支付货款,林玉瑞的600多万元变成了一张张“没有还款日期的借据”,仅仅东莞某玩具厂倒闭,拖欠货款就达300多万元。“屋漏偏逢连夜雨”,工厂缺乏运行资金,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原料供应商纷纷登门催要原料款,林玉瑞进退维谷。“商道就是人道,别人欠我的追不回,我欠别人的不能不还啊!”坚守诚信的林玉瑞不得不忍心割痛,卖掉苦心经营的工厂,踏上回乡的路。
阳光总在风雨后
回到家乡后,林玉瑞没有因为失败怨天尤人,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他瞄准市场,决定“东山再起”,进军种养业。2008年底,他承包山岭近1000亩,种植桉树,到今年11至12月份,有750亩桉树将产生经济效益,总值1665万元,扣除成本费用及人工工资,就可创收555万元。
2009年初,他投资10万元,在东场承包鱼塘900亩,投放“四大家庭”鱼种40万尾,鲶鱼鱼种10多万尾,年出塘“四大家鱼”20万斤,收入6万元;锦鱼5000斤,收入3万元。为实现鱼塘效益最大化,林玉瑞在鱼塘放养鸭群8万羽,出栏6万只,收入160多万元。
他还和朋友合股建设了一个20多亩地生猪养殖场,圈养生猪1000多头。现存栏公猪4头,母猪80头,肉猪400头,自繁殖猪苗自养。每月出栏肉猪200头,收入8万元左右。
至此,林玉瑞第三次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的奉献
“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不应看他取得什么。”林玉瑞牢记这一名言。富起来的林玉瑞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各种方式回报养育他的家乡。
为了带动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林玉瑞投资130万元,经营销售饲料,帮助农民兄弟养鸭。为了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林玉瑞把饲料赊给30多户养鸭专业户,允许他们售鸭后再还款,搞活带富了一方经济。
为了方便村里的孩子到关塘小学就读,他投资3.5万元,筑坝围桥。林玉瑞常年安置当地村民30多人就业,给各饲养点人员配备摩托车和手机,月工资高达1400元。
谈到事业发展计划,林玉瑞打算今年利用夹叉江的天然条件,投养30头水牛、黄牛……
看着这位踌躇满志的年青人,我们相信,他的聪明才智一定会谱写出一曲曲动听的田园牧歌。
(杨春莲 陈豪仁 苏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