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 杭
有坊间传言,杭州大厦LV专卖店每年能卖出2亿—3亿元的产品。今年一二月份,单单GUCCI销售额就达2200万元。而这些价值不菲的大牌手袋却得不到来自品牌专柜的清洗护理服务。
为什么杭州的奢侈品清洗店越开越多?为什么众人期待的清洗服务是世界皮具大牌无暇顾及的一块盲区?
二手店醉翁之意不在酒
数月前,杭州凤起路西段不足百米的距离内,门对门出现了3家二手奢侈品寄售出租店,加上一家已开了3年多的二手店“米兰站”,凤起西路俨然因为有了这些店的加入而更为出彩。从30多到近百平方米的店内,Dior、PRADA、HERMES、GUCCI、CHANEL等国际大牌手袋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
傅勇卫是翼国际公司负责人之一,鉴于公司两大股东皆有海外奢侈品管理经验,他一直希望将业务朝奢侈品4S店的方向发展,即在二手商品买卖、奢侈品代购、高端租赁、名流沙龙等方面逐一展开,希望以奢侈品为载体,为大家带来愉悦。但是一年多下来,却多有不如意之处。
“很辛苦也很心酸,因为公司的服务方向较为超前,很多杭州人不能接受。比如说二手包就很少有人买,但二手奢侈品在国外乃至我国香港的生意都很好,同样成色的二手包香港价格往往贵过杭州!”
另一家店的陈姓老板介绍说,各家店推出的租赁寄卖业务只是噱头,其实并不赚钱,奢侈品保养、护理才是利润的大头。“我这家店不做租赁,开业3年多,已有500多位专做护理项目的会员,收入比较稳定。” 按陈家如的说法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清洗收费以市场价300元一次,一只包平均每年清洗一次频率计算,光此项收入就达15万元,其中还不包括随机拿来的和拥有多只包袋会员的多次清洗。
当众人摩拳擦掌涉足清洗护理行业,甚至街边擦鞋店也打出清洗LV的招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好几千元一只的包,洗坏了怎么办?杭州大厦B座3楼的玛琪皮具护理和D座的小师傅皮具护理中心皆表示:每周都会接到好几只在别处洗坏了的包袋,清洗市场没有门槛,即使街边擦鞋店也敢接这活,洗坏了,即使有经验的师傅也回天乏术。
数千上万元的包交给小店最终能放心吗?有消费者提出疑义——品牌是否能为奢侈品拥趸提供清洗护理等售后服务?
国际皮具大牌
均未设立清洗机构
面对顾客的售后要求,专柜导购也很焦虑。
周末,杭州女孩赵依群拿着一款使用半年之久的LV帆布包来到杭州大厦专柜提出清洗要求。导购告诉她,对于LV售出的无论是皮质包还是帆布包,只提供维修服务,均不提供清洗服务。她听后,提出自己将包拿去外面做清洗,但导购连连摆手:“也不行啊,有的清洗店能处理得比较干净,但之后可能脏得更快。LV的很多包都是清洗不了的,脏了就是没有办法。”
这位销售人员说,LV帆布料的包不能清洗,原因是包上面有一层“娇贵”的防尘防水涂层,一旦清洗就会破坏这个涂层。“LV包就是不能洗,无论什么材质的洗过就不是原来的包了。”面对顾客不解,导购小姐虽一再强调却面露焦虑之色。显然,她对顾客的要求也无能为力。
在DIOR专柜,记者指着一款帆布涂层手袋询问脏后是否能提供专业的清洗服务,导购的回答颇为无奈:脏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全球DIOR专柜都不提供清洗服务的,但是可以拿到杭州大厦内部设立的专业清洗机构去试试看。“我们都向客人推荐去这家!”导购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LV、GUCCI、DIOR这类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还没有设立清洗机构。但是对一些顾客的要求,他们也会推荐大厦内的清洗机构,她们并不赞成拿到外面去洗。但是大厦内的清洗机构并不属于公司,对于清洗后的效果她们无法作出承诺,对可能出现的损害也不愿承担任何连带责任。“因为它毕竟不属于我们公司维修指定点。我们没有清洗的售后服务!”多家专柜观点如出一辙。
相对于清洗服务,更换配件的服务却在逐步完善起来,各品牌均表示若包袋款式继续在生产,都会为顾客寻找到全新的配件并更换上。LV换拉链需要一个月时间,而DIOR和BURBERRY则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设立在上海、成都等地的维修机构负责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问题包,从而不必像以往那样它们打包,漂洋过海运到原产地。
没有售后服务,
我们该怎么办?
Fendi毛线包、DIOR涂层包、LV层出不穷的帆布包,还有各品牌独家推出的令人难以琢磨的新材质,要清洁护理这些花样百出的手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奢侈品为追求标新立异,喜欢在材质上添加炫闪元素,手袋的色彩也更为夺目,即使一位从事清洁护理多年的老技师,也经常会遇到从没见过的材质,不敢轻易下手。奢侈品牌不能不在意这些新材质带来的新问题,应该为顾客提供相对完善的售后服务。这才是一个奢侈品牌完美的公众形象。”杭州某公关公司品牌策划舒乙乙说。
作为全球奢侈品新生地的中国业已成为世界大牌竞逐之地,奢侈品在中国花费更大精力来做推广,在他们的文化传播中,会不约而同提到“奢侈品不是耐用品,需要你更小心地呵护”的理念,遗憾的是,品牌自身却难以做到这点。
“花几百元买只包没有清洗也就算了,但花费数万的包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清洗,真是有点想不通。”3年前,郭楚在杭州大厦买了平生第一只LV,刚开始,她像很多首次拥有名牌手袋的顾客那样拿着包兴冲冲跑到专柜,希望得到清洗护理方面的服务,刚听到“全球均不提供清洗服务”的回答后,她有些不信,但随着奢侈手袋数量的增加,她习惯了大牌的做派不再就此事纠结。
记者和十多位“品牌动物”交流后觉得,杭州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表现出较大的耐心与宽容,尽管遭遇着种种售后服务的不健全以及维修遭遇的尴尬所困扰,但目前大多数奢侈品的售后服务总体感觉“还算可以”,多数人抱着宽容的态度,认为可以理解。也有人表示,即使做不到由品牌无偿服务,由品牌提供清洗用品或有偿清洗服务也是可以的。也有四成多的人认为,奢侈品在售后服务上应该长于大众品牌。
【记者手记】
隐藏“杯具”的华丽时尚
奢侈品平时是如何循循善诱的?
“它不是耐用品,需要细心呵护。”
“它能保值增值,价格几乎年年都在上调。”
“它凝聚着众多设计师的才华,堪称艺术品。”
所有的赞美之辞都给了奢侈品,它却在售出那刻起便再也得不到关注。面对漠然的商家,不妨套用一句流行语——洗的不是包,是无奈。
时尚评论家将奢侈品形容为“炫耀的艺术”,而艺术背后的真实面貌,它是呈几何级飞速蹿升的数字,奢侈品集团LVMH老板伯纳德·阿诺一度成为法国首富便得益于时尚巨大的吸金能力。
近几十年来,时尚产业随着工业化、全球化而迅速普及扩张。如今,奢侈品已不只是少数王室成员或超级巨星的专属,即使刚工作的小白领,也能攒两个月工资买一只LV的钱包,品牌如此深入人心,需要一个完整的庞大的产业链来进行操作,就像一架巨大的机器,其中每个齿轮每颗铆钉都在兢兢业业工作着,推动着奢侈品帝国蒸蒸日上,而遗憾的是,产业链的最末端在它销售出去的那一刻便戛然而止,如果华丽的时尚也隐藏“杯具”的话,这算不算其中之一?
“买来一只匡威的鞋,我可以随手扔进水池去洗,但买了一只LV帆布包,却不敢这么随便打发,因为这毕竟是一只上万元的包。”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很多人对奢侈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时尚、耐用,足够炫或足够经典,当然最好免费清洗,终身免费维修。
但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又是宽容的。不护理,那我就自己找地儿护理去,没有品牌专属的护理产品,我可以去网上找最好的皮革护理产品来用,总之,不会让花费数月工资买来的包包就这么脏下去,没人会允许自己听从专柜小姐说“不能清洗”之类的话,决不会让花大价钱买来的包成为一次性商品。
对手是庞大强劲的奢侈品王国,让消费者坚持自己的观点确实有难度,让他们不舍不弃提出自己的要求似乎是更难的事。到目前为止,无论消费者抑或时尚媒体,尚无意识到大牌皮具也有“售后服务”的问题,对这种“售后服务”的关注,可能没有关注大牌新品那样过瘾,但确实是关乎大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