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芦岭矿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本的方针,不断加大对防治水害的科技投入,多措并举,消除水害危险,保证了矿井的安全开采。
芦岭矿现有五个回采工作面不同程度的受到水害的威胁,其中老塘水、“四含”水和灰岩水最为严重。该矿目前已进入三水平,老塘水遍布各个采区,积水量大、面积广,对采掘安全生产威胁大。在防治过程中,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对存在水患的地点,进行打钻探查。探明情况后,制定严格详细的措施,对老塘水进行疏放,并在防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技术创新,采取在轨道巷、集中巷集中疏放,比以前岩空探查疏放,提高了疏放效率,又不影响掘进进尺。与此同时,矿上每月月底开展下月水患排查,做到逐面逐头不遗漏,并及时做好水害预报。对查出的水害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提前设计确定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三线”和钻孔布置,及时安排计划、安排队伍按工程设计施工,确认水患消除后方可生产。
“四含”水在810采区的上煤层上部,煤层回采后易导通“四含水”水层,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该矿采取先探查、疏放,再观测、防漏的方针,采用地面钻探补堪与井下钻探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工作面回采前均编水体下安全开采可行性设计,确立回采上限和安全技术措施。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布置专门的“四含”水探查及疏放工程,在有大水区域,加密工程,工程结束后严格验收并进行安全开采可行性论证和安全评估以后方可生产,并严格执行一工程一设计,一工程一措施制度。在此基础上,该矿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富水异常区采用震波CT和电法物探方法,探明地板富水性,对有水害威胁的区域进行注浆加固,确保矿井所有10煤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实行了矿井20年无水害事故。
(董运敏 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