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祁东矿
磨砺科技利剑 斩处矿灾恶魔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安徽省恒源煤电股份公司祁东矿地质条件复杂,可谓是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毒俱全”,该矿变压力为动力,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联合全国知名专业院校进行课题攻关,广泛调动员工参与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安全装备投入提升抗灾硬件能力,变技术难点为创新靓点,使矿井抗灾能力始终保持在同行业的前列。

  

  信息化工程铺设安全监督网

  

  “7121工作面吗?60架综采支架压力显示下降,请尽快查明原因。”

  4月5日中午12时30分,地面调度室调度员通过电脑在线监测到7121工作面综采支架压力变化情况,并迅速通知600米井下的现场施工人员。采煤一区员工汇报说“工作面在进行移架,正常推进。”这是该矿新采用的KJ21矿山压力监测系统,通过应用,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每一架的压力情况,而且通过曲线图分析可以掌握7121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顶板活动规律,为7121工作面来压预警提供参考。

  该矿不断加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了瓦斯在线监控、井下运输主巷道轨道道岔地面控制、主煤流皮带机信集闭系统的地面开停等等,通过实时监控,形成了覆盖全矿各重点场所的信息网络。特别是主煤流皮带机信集闭系统,不仅减少了人员配备,而且提高了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科技探、控结合防“水魔”

  

  水患是该矿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四含水、顶板砂岩水、老塘水成为困扰回采的巨大绊脚石。面对水患,该矿联合北京科研所对回采整个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在6130、7130共施工探放水钻孔170处,对地面、井下、开采的面带进行观测,实施水患预警。在工作面形成后,利于物探手段、矿井瞬变电磁法对工作面进行探查,详细掌握工作面构造、顶板的含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探放水。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采取“物探超前、钻孔验证、巷道掘进”的方式,运用三维地震勘查井下构造,避免遇到大的构造带和含水层。近期,该矿施工的两条千米巷道成功穿过魏庙断层,再次印证了技术实力。

  

  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

  降服瓦斯“猛虎”

  

  祁东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是矿井的重中之重。该矿坚持实施“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通力合作,以三采区61煤层6136工作面风巷为试验区,对下向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成套技术与装备进行可行性研究,以集成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综合配套技术,确保矿井安全高产高效。

  该矿还依托恒源公司防突实验室对工作面残余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放散初速度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为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针对揭煤前钻孔测压有水不能准确测出瓦斯压力的情况,成功研制出气水分离法准确快速测压技术,提高了对瓦斯压力测量的准确性。引进高性能钻机,提高效率,在8224工作面单台钻机月钻进创下3700米的纪录。

  同时,该矿创新了“一通三防”管理模式,将原先的通防科进行重组,加大内部监管力度,成立瓦斯综合治理办公室,实行钻尺计资分配制,明确矿长是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人,使“一通三防”管理更加完善,抽放率、预抽瓦斯浓度比改制前分别提高了8%和20%左右,为矿井“一通三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激励机制

  发掘员工智慧“聚宝盆”

  

  为广泛营造技术创新的氛围,加快技术研究到生产应用的速度,该矿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鼓励员工进行课题攻关、“五小科技”发明创造、提金点子等等,并及时总结、梳理技术成果,对切实可行的方法推广应用的实际生产中去,为矿井科技保安、提高功效注入强劲活力。在近期的科技成果收录中,共收集到合理化建议和发表论文超过70多篇。其中,《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新模式》、《综合预测指标判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成果,提升了矿井综合治理瓦斯的能力,使科技创新在矿山发挥了无穷的魅力。

  (梁勇 邓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