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梦想在他乡 零售业演绎“围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站在城外的人们想走进来,城内的人想走出去。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的零售市场。本土市场竞争加剧,为得生存发展先机,外拓成为不少百货商超的首选模式。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这些企业自身又是否都能实现出发之时的前景梦想?

  走出去

  北京三大本土超市低调外扩

  □吴文治

  

  日前,物美超市2009年年报出炉,其去年收益达到117.8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至此物美、京客隆、超市发京城三大本土超市成绩单全部亮相。记者注意到,此三大本土超市今年将低调调整经营优势,逐鹿北京以及周边市场。

  

  京客隆增速落后同行

  

  根据物美商业业绩报告,其去年收益达到117.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20.8%;净利润约4.38亿元,实际增长约21.2%。物美在销售和净利润等方面仍稳居京城超市头名。

  与物美的亮丽成绩单相比,京客隆则显逊色。京客隆受批发业务拖累,去年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减少约5.7%,营业收入和毛利则基本与2008年持平。而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超市发的销售数字最没有压力,其去年的销售超过25亿元,增幅达到24%。

  

  生鲜板块成避风港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使京城商界受到了一定冲击,作为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抗风险能力超过其他业态。生鲜被业内称为超市的灵魂。记者注意到,三大本土超市去年都在通过调整做强生鲜板块。

  物美方面介绍,为保证市场占有率,物美贴近社区商业,拓展生活超市新业态并强化生鲜食品占比。

  而以往成为京客隆利润亮点的批发业务,去年却拖了后腿。记者了解到,经济环境不景气造成高档酒类销售下降、食用油价格大幅下跌,京客隆批发业务受此影响净利润大幅下降。按照此消彼长的逻辑,京客隆在生鲜经营上起色不小。在基地直采的基础上,京客隆开始尝试包地采购、直配到店等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也可以减少商品损耗、提高商品新鲜度。

  谈到生鲜,规模相对较小的超市发却有独门的生意经。早市、社区菜市场等业务使超市发在生鲜经营方面更有话语权,去年持续强化生鲜果蔬经营,并开始走出海淀,向丰台等区域布点。

  

  今年纷纷计划走出去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拉动消费的大背景下,三大本土超市在调整经营的同时,也为今年确定了发展方向。物美继收购天津易初莲花后,今年明确表示将通过收购进入新区域,如果条件成熟,善于资本运作的物美将寻求回归A股。

  作为老对手,京客隆在整装待发回归A股的同时,将完善去年尝试的买手模式、启动中央厨房以提高单店盈利水平。在批发业务上,京客隆将把批发网络延伸到北京周边的二级城市,做大批发业务。

  超市发则继续深挖京西及周边市场。据超市发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超市发将利用加盟店模式加快北京周边的网络布局。

  谈及今年国内零售业的前景,中信建投零售行业分析师陈乐华指出,我国消费市场大,零售行业集中度还很低,所以龙头型企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通过从区域为王到跨区域并购重组等一系列外延式扩张,未来我国会出现更大规模的零售企业。

  疯狂布点 闽商业巨头“激进”出省

  □王 烽

  

  东百挥戈兰州,新华都属意西南,永辉进军安徽。福建省商业巨头跨区域扩张的步伐愈发坚挺,其中又以永辉最为激进。按照计划,永辉今年门店数将翻番,今年新开的门店数将抵得上其开业11年以来的门店总数。业内分析认为,永辉大跃进式地疯狂开店,旨在为实现今年下半年A股上市。

  

  东百、新华都跨省扩张

  

  3月中旬,福建省首家商业上市公司、专注百货的福建东百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与兰州市政府达成框架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投资合作建设“兰州国际商贸中心”,东百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部资金的筹集,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此番远征兰州,东百带去的是走高端路线的东方百货。

  公告显示,兰州国际商贸中心位于兰州市七里河西站商圈内,占地面积约为122亩,项目总投资预计在人民币42亿元以内,两年半内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兰州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的复合型商业地产项目。据悉,这是福建省本土百货首次跨省“远征”。目前东百集团在福州有4家百货分店,在莆田有1家百货分店。

  此外,福建省第二家商业上市公司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动作也不小。自去年6月发布股权激励方案后,新华都在莆田、泉州频频收购当地大型连锁超市,增加门店20余家。新华都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主要还是在本省发展,但跨省扩张的步伐也已提上日程,将向浙南、赣西、粤东等地延伸,首站很可能位于西南。

  

  永辉门店一年增加超百家

  

  攻重庆、战北京,从大本营福建一路北上的本土超市业巨头永辉在北京站稳之后,正挺进安徽。永辉超市一高层近日对记者证实,4月初,永辉在合肥的首家门店将开张,而且今年将在安徽新开10家门店。永辉官方网站显示,今年其门店总数将会从2009年的122家增加至230家。也就是说,今年一年的时间,永辉新开的门店要跟其开业11年开店的总数持平。

  这是一场冒进运动吗?不少业内认为,跨区域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也面临着潜在风险,比如管理团队是否能跟得上,经营策略是否能适应当地的市场特点,规模扩张能否把握住节奏稳步发展,物流是否跟得上等。

  

  疯狂布点为上市铺盘?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永辉今年如此疯狂布点,是为了上市。尽管永辉不愿谈及,但业界普遍预计永辉将于7月登陆A股。永辉官方网站显示,“已获国家商务部批准成功完成股改,中信证券已介入永辉,作为永辉IPO项目的保荐人和承销商,全力推动永辉上市”。

  2005年,业内传出永辉要在香港上市的消息,这一计划随着2006年境外上市新规出台作罢。

  记者了解到,新华都2008年7月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根据中国连锁百强排名,永辉虽比新华都靠前,但体量规模不会大多少。也就是说,按照永辉目前的规模在主板上市仍有差距,因此,只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布点,体量大了,才好实现主板上市。

  争抢客源 武汉零售“瞄”上周边城市

  □龙 滢

  

  武汉百货商场拼抢日益激烈,竞相将目光瞄向周边城市有实力的消费者。

  近日,中南商业大楼过道内,人群爆满,女士们拎着大包小包,忙得不亦乐乎。来自省内二线城市千余名顾客,在这家商场上演了一场耗时两小时的血拼大战。

  来自黄冈的王女士买了3000多元的衣物,“武汉的衣服品牌多、折扣大,还能买到心仪的款式。”王女士是中商VIP成员,除了专享中商百货1000元消费券、中西餐美食外,还参与了2010年武汉春夏流行时尚发布会。

  记者发现,诱惑武汉周边地区消费者大方花钱的原因还真不少。“交通方便,来回车费才几十块钱,但今天的优惠活动让我省了1000多块。”在咸宁一家银行工作的刘女士说,开年至今,她和朋友先后五次来汉购物了。

  前年,世贸广场包下购物班车,请100位孝感市民来商场购物,仅半天时间,购物团一共花费了10万元。近年来,亚贸广场、群光广场、鲁巷广场,竞相将周边城市当作重要客源地。其中,亚贸广场还在鄂州、黄石等城市举办专场推介会,收效甚佳。

  中商集团称,每逢节日,来汉的外地购买力直线上升,日均数千人以上。虎年10克重的金条,外地顾客一买就是好几根。

  难敌本土 外资百货市郊“取道”入粤

  □骆智冕 吴伟迪

  

  外资百货探路广州市场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但多年来始终未真正破冰。近日,记者获悉,一直试图进军华南市场的泰国中央百货正在紧锣密鼓地洽谈进驻广州番禺圣鑫购物中心,且双方合作意愿都颇高。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合作若能成功,可算外资百货入穗的又一次突破,但是否能真正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考验。但是,外资百货真正破冰进入广州核心商圈在较长时间内都还较难实现。

  

  曲线进军成突破口

  

  中央百货隶属泰国五大商业集团之一的泰国中央集团,目前在杭州、成都和天津都已布点。据了解,其对华南市场也投入了同样的关注度,一直以来都在广州设有专门的联络点。早前,中央零售公司首席执行官郑昌就表示,10年内将在中国开40家店,广州、上海、北京都是重点关注城市。

  实际上,中央百货在广州找点的消息频频传出,但都未见下文。“现在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倒是真有可能让他们修成正果。”一位业内咨询专家表示,首先避免了与核心商圈内本土百货的正面冲突,选址也属于地铁上盖,租金成本也比较低,有利于站稳脚跟。

  据了解,外资,甚至外省百货多年来都在广州市场频频碰壁,目前仅王府井、华联商厦生存下来。不过,随着近一两年广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外资百货入穗似乎出现曙光,曲线进军成为突破口:太古集团自建物业开出太古汇,英国玛莎百货随即借道而入;和记黄埔也自建西城都荟;中央百货则是从市郊进入。

  

  本土重重关卡还在

  

  僵局就此将被打破?上述专家表示,除非自建物业、从外围进入或者大规模开店,否则本土百货“垄断”的局面都还将持续。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也都认为,本土百货的强势并非“一日之寒”,重重关卡难打破。在选址上,本土百货往往更能得到政府的“关爱”,以国企为主的优质商业地产项目也更愿意近亲联姻。而即使是成功开业,但由于势单力薄在招商上也会受到阻击,供应商往往都难以抵挡本土百货的强势。

  “外省企业进入也是难事,我了解到今年要开业的白云万达广场现在就遭遇了招商的问题,尽管已有1/3全国性品牌撑场,但更多需要本土品牌支持。”这位专家称。

  据了解,百盛曾于1999年以品牌输出方式首次进入广州,落户老城区亿安广场,两年后合作终止;其后,2001年百盛又以直营方式在广州火车东站中泰国际广场开店,两年后仍遭滑铁卢。此外,天河中怡广场招商之时也吸引了多家外资百货,但都以败阵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