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02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滇虹药业创新研发“再提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四川滇虹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乔迁新址侧记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文/图

  

  3月31日上午11点过,在五彩缤纷的礼花和欢乐的礼炮声中,随着原四川省人大副主任孟俊修和滇虹药业集团董事长周家礽为“四川滇虹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新址落成揭幕,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和医药行业的嘉宾们,共同见证了滇虹药业借助成都高新区这块宝地在打造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上的再提速——新建成的四川滇虹药物创新中心于春节后正式投入使用。

  专家预测,新医改以后,制药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局面,自主创新研发程度无疑将在这一轮洗牌中成为重要标志。对此,参加“四川滇虹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乔迁庆典”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新建成的药物创新中心无疑会促进滇虹尽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也将为滇虹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滇虹药业集团董事会全体成员都出现在成都的乔迁庆典上,可见其重视程度。

  集团总部位于昆明的滇虹药业是一家涉足药品、生物保健制品、药妆品、日用化妆品的现代化健康产业企业,注册商标“康王”是通过国家行政与司法双重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并上榜“亚洲最具价值500强品牌”,是中国医药产业的响亮品牌。滇虹“康王”旗下产品包括被誉为“皮疾克星”的“皮康王”、被誉为“去屑专家”的“康王发用洗剂”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骨痛灵酊”,以及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余麦口咽合剂”、“丹莪妇康煎膏”等。“康王”系列药品以质量可靠、疗效确切赢得众多患者青睐,销售网络覆盖全国,远销东南亚国家及美国、非洲地区。

  为了避免许多制药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为了提升滇虹持续发展必需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滇虹药业,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发展中始终把研发能力的提高作为发展动力的关键环节,在昆明、成都、上海均设有科研基地。

  据滇虹药业集团副董事长、四川滇虹医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伯良介绍,出于长远的战略性考虑,在全国布局研发基地时,看好四川在中国西部得天独厚的科研、人力和信息等强大的医药研发优势资源,2005年就在成都高新孵化园组建了四川滇虹公司。5年来,公司依托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艰苦创业、科技兴药”的企业理念,按照“紧贴市场、创仿结合、以创为主、特色发展”的研发思路,以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为根本,在开发化药、中药、天然药物、民族方药、剂型改造、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自主开发出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新药品种,先后获得了国家新药临床批件20个,有的已进入临床研究后期,有的已申报生产,有的即将投产上市。另外,2008年至2009年,四川滇虹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等五部委批准为滇虹药业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都药物研发分中心”,并全面启动了“新药创新研发平台”、“新剂型新技术研发平台”全面建设,使公司的新药研发业务进入了不断有成果产出的良性循环阶段。

  “我们与四川滇虹公司合作的硝酸布康唑和扎托布洛芬两个3.1类原料新药项目,进展很好。”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取得了“双赢”。

  据了解,四川滇虹公司所开发申报注册的新药项目,除了满足滇虹集团自留品种需要以外的项目,现已全部实现了对外技术转让。而随着四川滇虹公司的发展,原成都高新孵化园区的研发场地已适应不了公司新的发展要求。滇虹集团在成都高新西区开工新建了四川滇虹药物创新中心及保健品生产车间项目。新基地占地12亩,科研办公大楼有6000多平米。

  “新的研发基地从立项到选址、从规划到土地征办、从设计到开工、从土建到科研大楼竣工和搬迁,只有10个月时间。”汪伯良感慨地说,这离不开高新区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指导、帮助,这其中倾注和浸透了各位领导、专家、工人师傅和许多滇虹人的心血和汗水。目前,成都市已将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作为了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汪伯良表示,在成都高新区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关爱下正在结出硕果的四川滇虹,将会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迈出新的步伐,展示新的亮点,再创新的辉煌。

  对此,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高新区历来重视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并制定了从资金支持、房租补贴、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技改贴息等各个方面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们相信,有像四川滇虹这样一批有实力和远见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共同参与、成就事业,一定有助于我们早日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