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浅谈责任体系建设与在建企业加强党建工作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始终不能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特别是在建企业,大多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困难的条件、艰巨的任务,更好更快地建设企业迫切需要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广大干部职工和方方面面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按照“生产建设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党组织建设原则,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在建企业设立了党组织,为企业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他们的成功基因是什么?经过系统思考、分析比选,笔者认为:成功的核心要素源于责任!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建设责任体系,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责任文化,为企业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关键力量和重要保证。在建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对于责任体系建设必须深刻理解,用心把握,持续强化。

  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一种品格。我们常说的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对别人负责、对工作岗位负责、对工作结果负责、对组织负责。所以,责任更多的不是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能力,而是体现一个人的品格,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其次,责任是一种能力。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会努力地、不断地学习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会客观地审视自我,不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更好地履行职责,让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驾驭工作的能力自然会得到不断提升。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为什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

  在众多在建企业的党组织,提得最响的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讲得最多的是“切实增强建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目的就是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强力锻造责任品格,逐步建塑责任文化。也正是因为有着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党员干部队伍,才抵挡住各种诱惑,经受住种种考验,攻克了一个个困难,放弃了很多眼前利益,作出了很多自我牺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正是因为每一名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每一个单位部门,都能够深刻理解责任的内涵,时刻树立责任观念,处处体现责任意识,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了党组织的优势;正是因为党组织不仅对企业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负责,而且对企业建成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才不断调整预定职责,持续提升了企业建设的境界和内涵。在建企业真正实现“让组织放心,让历史和实践检验”,唯一能承载的就是更大、更高层面的责任感,必须建设责任文化,催生负责精神,实现责任目标。

  怎样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首先要明确责任。要科学界定各级党组织、党群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对于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职责都要细化、量化、具体化,力求清楚、准确,做到边界不模糊,责任不交叉,履职不冲突,考核不混乱。对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职能不够明确的事项进行调整,着力解决职能交叉、权责分离、运作不畅等问题,努力实现内部责任的明晰化。落实责任重点是细化指标。要对每一时段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等重点工作进行梳理排队,制定详细的目标责任书,逐项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要明确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党组织班子成员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清楚在每一项工作中,应该做哪些工作、尽哪些职责、负什么责任、达到什么目标,形成“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问”、“人人有事做,人人都管事”无缝隙责任链接体系。落实责任关键是考核。任何工作没有考核就会流于形式,考核不与薪酬挂钩就是无效考核。责任落实情况必须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与薪酬直接挂钩,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要建立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责任考核和追究体系,定期、不定期对各级班子、党群部门和党员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评估、问责,严格奖惩兑现。

  (作者: 徐富田 肥城矿业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