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青思
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任何成功的企业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兴大业者必以人为本,科学地识人用人。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我认为企业的用人之道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才尽其用。人的长处和和短处是紧密联系的。有长就有短,有短就有长。就如有高山就有峡谷,而且是山越高谷越深,一个人长处愈长,短处愈显突出,长处里往往包含许多短处,长短依附。唐太宗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古代人才学家刘邵说:“人才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夫人才不同,人各有异。”江泽民同志强调选拔领导干部“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胡锦涛同志讲的“四不唯”的重要思想,就包括了用人所长的含义。
每个人都有长处,都有短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不变的,在客观外部事物作用下,长处可以变为短处,短处也可以变为长处。用人关键不在于用哪个人,而在于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合适位置,发挥出最大潜能。清魏源曰:“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中长则不可以用人”。现代管理有句名言:“没有无用的人,垃圾是未被利用的财富,放错了位置的人才不如垃圾”。
二、要用人不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故事,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关羽,可以放弃一切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穷困旗下;张飞,可以腥风血雨先打下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生命危险,抢救刘备的儿子;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用人就要充分信任放手让其工作,即疑又用,即用又疑,对其不信任不放手是大忌。
信任的最佳体现就是授权,把权力的一部分授予所用之人,就必然使他们有了一种信任感,从而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就容易出成绩;反之就会顾虑重重,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发挥不了长处更不要说成绩了。但授权不能无度,领导要大权在握,小权分散,同时授权要和监督结合起来,要及时纠正他们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要赏罚分明。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是奖励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精神的奖励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士为知己者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皆是很好的例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赏,也没有一个人是喜欢受罚的。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惩罚,更不用说是重罚了。近代军事家蔡锷讲过:治军之要,尤在赏罚分明,不要怕字当头。有些企业不敢赏罚,怕没赏者有意见,怕被罚者有情绪,实际上越怕越会出乱子。但赏罚也要会赏罚。一是要注意沟通思想,使人们认识到赏罚的必要性;二是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是要公开公正,该赏则赏,该罚则罚,不能分亲疏,远近。
四、要善于保护。民间有几句俗语,“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和“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这些都说明受重用的人在现实工作中是极易遭到妒忌,甚至是人为的陷害。越有真知灼见,越是敢于探索,敢于冲破陈规陋习,就越容易与一般人拉开距离,也就越容易孤立。特别是当其成绩斐然时受到表彰后,讽刺挖苦议论流言,就会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就要站出来,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力排众议,说公道话,这时候千万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面糊子耳朵。人在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干出成绩的人,在探索中,肯定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艰难曲折,犯错误比一般人的几率高,他们在犯了错误之后,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挺身而出,实事求是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千万不要落井下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
五、警惕几个误区。一是任人唯亲,就是以我划线,以个人的好恶亲疏为标准用人,主要表现在只任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拥护自己的人,搞宗派主义,裙带关系,应在用人时搞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否则必然导致组织涣散,人心不齐,威信降低,危害事业。二是妒贤嫉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有宽阔的胸怀,欢迎鼓励人们赶上或超过自己,然而私心作怪,有些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千方百计压制打击排拆有才能的人。三是拔苗助长。培养人,重用人,渴望他们尽快成长,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遵循人成长的规律,不要人为地去拔高。有些同志,单凭良好的愿望出发,对一些人担子压得太重,职务提得太快,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往往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若真正发现了好苗子就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磨炼,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应当的,但不能过于优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长起来的人,才能真正经得起考验,担当重任。
(作者单位:山东东明石化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