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晏彪
就在汪海满腔激情地从北京回到青岛时,恰巧华青公司的原董事长杨同德通过青岛市体改办牵线搭桥,主动找到了双星,希望通过“吸收合并”解决华青股票上市流通问题。汪海听到这个消息心花怒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地处青岛胶南市(县级市)的华青公司是近几年涉足轮胎的企业,在全国有了点小名气。华青公司股权证自1997年3月17日获准在青岛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但1998年10月开始,国家开始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1998)10号文件和中国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的文件规定,华青股份作为“场外交易”的上柜公司,股票停牌。
股票停止上柜交易对正在发展初期的华青公司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致命的一击。但是,中国证监会的文件给上柜交易的企业留了一条生路:允许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上市公司合并资产质量好、有发展前途的挂牌公司,这意味着华青当时的前景有两个:要么瘫痪,要么与一家实力强大的上市企业合作,解决股票流通问题。在这生存与死亡的关键时刻,华青的领导主动找到了双星。
华青与双星同属于橡胶行业,双星对于华青来说是符合证监会文件要求的企业。双星不仅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名牌企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雄厚,按老百姓的话说,是门户相当又财大气粗的“婆家”。
1998年12月17日,双星集团和胶南市政府共同向青岛市政府打报告,请求双星与华青合并。1999年3月24日,青岛市正式行文批复:同意吸收合并。
汪海将这枚跨越式发展的棋子投在华青,开始规划轮胎经营这个宏伟的项目。
1999年,双星集团以借贷的方式向华青注入6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档汽车轮胎。2000年双星集团为华青担保向银行贷款3500万元。2001年双星再次将5000万元投入华青。三年时间,汪海利用双星上市融得的资金,分四次投入1.45亿元,这对一家县办企业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让多少想借鸡生蛋的小企业眼红心热啊。
自从双星注入资金后,华青的销售额逐年翻番。在双星未投资的1998年,华青的销售额仅为3亿元,1999年双星投资后,当年实现销售额7亿元,2000年达14亿元。几乎是伴随着资金的逐步投入,企业效益的飞轮也快速转动起来。华青这种喜人的好形势,更让汪海为创出轮胎名牌鼓足了信心。
(下期刊登“县太爷‘抢图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