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8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家电正规维修也潜藏猫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厂家客服成拉单电话

  □  黄启兵

  

  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到处散发的家电维修“小广告”不太可信,大多数案例也都是这些“小广告”惹的祸。但是,近来读者黄先生遇到的家电维修麻烦事却表明,即使打了品牌家电厂家公布的维修电话报修,走正规的维修渠道,也可能有不可信之处,其中更可能暗藏着“猫腻”。

  家电维修协会的专家坦言,维修代理制度过于松散,以及厂家监管不力,很可能使得一些正规品牌的售后维修,沦为跟“小广告”一样缺乏诚信的境地。

  

  厂家所派维修不可信

  

  黄先生反映说,他所购买的创尔特燃气热水器去年冬天打不着火。由于已经过了保修期,他考虑找厂家帮忙维修,也做好了收取一定维修费用的准备。打了创尔特公布的400客服电话之后,维修人员上门。只是简单询问了故障情况,没做任何检查,维修人员就表示:“你的脉冲点火装置坏了,要更换。”并且还强调:“这个很贵的哦,要100-200块钱一个。”随手就触动了一下热水器内部的打火部件。

  有意思的是,此时热水器又可以打着火了。黄先生见势,感到其中可能有“玄机”;他随即表示,再等几天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再维修,并按规定交了30元上门费。此后,黄先生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一家声誉较好的维修点。新维修点的工作人员上门把热水器拆卸回去检查,随即通知黄先生“没发现什么问题,脉冲点火器也没坏”,怀疑是打火部件接触不良,只是更换了几个小零件,热水器至今使用正常。

  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黄先生始终心存疑惑:“我是按厂家公布的电话来报修的,按理说已经是非常正规的渠道了。但怎么感觉很不可信,而且还想蒙我呢?”

  

  客服电话成“拉单”电话

  

  广州家电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农雪金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玄机”。现在家电维修普遍采取的是代理制,品牌厂家把维修任务分给不同的维修点。厂家的客服电话起到的作用就是“接单”,然后再分配给维修点。

  按理说,这应该是正规的流程。但是因为处于代理制下的各个维修点其实又同时存在着竞争关系,一些客服电话就逐渐演变成了“拉单”电话。农秘书长分析认为:“大家都想多拿单,多赚钱。那么品牌厂家就可能决定,谁和我的关系好,我就把单给谁?”于是又衍生出了“信息费”,一般而言,接一条单的信息费在30-60元。

  由于出现了“信息费”,维修点还没出工就已经出现了成本支出。农秘书长直言:“你碰到他手上了,他要赚钱。这时他不蒙你,蒙谁啊?”在保修期内,维修点属于“义务维修”,所以问题还不大;但是在“保修期之外”,维修费是维修点生存的基础。出于减少成本以及盈利的考虑,一些技艺不精甚至道德不良的维修点或维修人员,就可能铤而走险,在维修上蒙骗用户“捞钱”。

  所以有时候,还会有一些维修人员跟用户说:“你下次直接找我,我还能给你便宜点。”其中的“玄机”,也就是暗藏的“信息费”。

  

  维修代理普遍松散

  

  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品牌厂家的售后服务采用的是维修代理制。广州家电维修行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造成这种现象不在于代理制本身,而在于一些品牌厂家的维修代理制度过于松散,部分品牌厂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部分品牌厂家“利”字当头,试图从中谋利。加上维修代理点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准参差不齐,最终可能造成正规维修也问题多多,让消费者无法信任的局面。

  品牌厂家客服电话成为“拉单”电话,以及其中潜藏的“信息费”,给正规的维修渠道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引起了“诚信缺失”。目前,家电维修行业所关注的焦点,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行业监管,另一个就是建立信誉度较高的维修连锁体系,但很显然,在现有条件下,还很难一步到位。

  

  提示———

  消费者:如何“慧眼识珠”

  

  1、一些正规的维修渠道出现诚信问题,并非代表所有的正规渠道都不可信。消费者在家电维修时,首先依然要考虑正规的渠道,但如果对上门维修点不满意,可要求更换新的维修点。杨女士的洗碗机坏了之后,上门维修人员没修好,再打维修电话,派的还是原来的人。一怒之下,杨女士打了总部的维修电话,派了另一个点的人,最终解决了问题。

  2、选择声誉较高、信誉较好的维修点。多年来12315的投诉数据表明,对于广州市家电行业维修协会属下维修点的投诉较少,他们属于可信度较高的维修点。

  3、保修期内的维修,打厂家维修电话报修;保修期之外的维修,如果认为信不过,可不必选择原有厂家,而是选择资质好、信誉高的维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