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精者,去精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要由,由粗及精,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大庆炼化公司不断探索管理方式,2009年成功植入精细化理念,开启了微利时代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法门。
大庆,是一座头顶无数光环、堪称中国工业坚强脊梁的功勋城市。作为大庆地区三大石油石化企业之一,大庆炼化公司深感自豪又备感压力,肩负着油田4000万吨稳产聚合物需求的神圣使命。在责任和考验面前,“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总经理冷胜军语出坚定,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带领广大员工掀开了大庆炼化公司发展壮大新的一页。
服务于民促和谐
如果大庆炼化是一艘巨轮,那么如何避开暗礁险滩,如何乘风破浪,都是引航者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寻求企业的长远发展思路,冷胜军总经理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并结合实际逐渐理清了脉络。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国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他与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审慎分析形势,充分考虑公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炼化的发展进行了审慎思考,以敏锐的大局意识和把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实际走自己的路。要坚持走“做特、做精、做强、做大”的内涵发展之路,通过打造精品炼化企业,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并逐步明确了“建设四大基地,打造精品炼化企业,全面推进科技炼化、绿色炼化、和谐炼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思路,为大庆炼化公司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冷胜军常说: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任何一个细节值得被忽略。精细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依托。所以,一切工作必须从“精”处着眼,从“细”处入手,精耕细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方向的确立为大庆炼化公司的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再次唤醒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纷纷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之中。
2009年,炼化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实施精细化管理,迎难而上,走实每一步,留下串串坚实的足迹。累计加工原油544.49万吨,生产汽油160.58万吨、柴油189.18万吨、聚丙烯酰胺10.64万吨、润滑油基础油7.93万吨、石蜡12.08万吨、聚丙烯28.54万吨、纱线277吨、地毯19.5万平方米、BCF长丝1107.7吨、染色106.9吨。实现营业收入270.28亿元,税费49亿元。账面利润达到21.17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位列板块第4位,创历史最佳水平。
强基固本打基础
打造精品炼化企业,冷胜军认为这是公司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定位,是不断完善持续推进的过程,应该具备“安全本质化、生产清洁化、管理精细化、效益最优化、发展特色化、员工职业化”的“六化”内涵特征。日常工作中,他深入落实“精心工作、精细管理、精益指标、精品工程”的理念,有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
安全环保是政治、是大局,是“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任何工作都必须为安全环保让路。基于这一点认识,他指出:抓安全环保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要落实“严细实”的工作思路。严就是要做到“思想上严肃、制度上严谨、组织上严密、管理上严格、纪律上严明”;“细”就是要做到“关注细节、工作细心、执行精细”;“实”就是要做到“清实底、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
安全环保总体稳定。在“严细实”思路的指导下,大庆炼化公司安全环保工作见到了成效: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有感领导管理模式,把安全环保责任落到实处;通过开展“低老坏”专项整治活动,不仅集中排查和整治了各种安全隐患,而且使精细管理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同;通过继续完善和推行“四有一卡”管理办法,生产受控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通过加强“六大禁令”教育,持续推进HSE管理体系,认真开展安全经验分享以及落实不同季节特点的安全环保措施,确保了生产经营安全、平稳、均衡、受控、协调。全年同比削减废水13.34万吨、COD66.32吨、石油类排放量0.25吨、二氧化硫45.13吨;杜绝了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件,实现了公司安全环保形势总体稳定。
作为企业的领路人,他始终实践“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为人才成长打造平台”的人才理念,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员工培训硕果累累。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机制、优化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法、规范培训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实施三级管理者网络在线培训、加强岗位员工操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训练,建立和发挥炼油化工仿真培训基地、特种作业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地建设的作用,激发出广大员工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热情。举办各级培训班443期,培训员工3.27万人次。在黑龙江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化验分析工比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一名、包揽个人前16名的好成绩;在仪器仪表检验专业比赛中,荣获了团体第一名、包揽个人前3名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国石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职业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银牌和团体第4名的好成绩。特别是在黑龙江省质量知识竞赛中,获得了全省企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3名员工作为省里两支参加全国总决赛代表队的主力,为省队最终夺得冠亚军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黑龙江省争了光,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基础是发展的动力。他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工作要长期抓、抓长期,苦练内功,逐步把日常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基层建设持续巩固。按照《基层建设纲要》和《创建“五型”班组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在基础工作中,以体系建设为核心,规范制度管理、流程管理和执行效果,保证了QHSE体系和内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在员工基本素质提升中,实现了岗位员工100%参加培训、100%掌握应知应会、100%持证上岗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基层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五型”班组活动,进一步发挥班组长作用,不断总结班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何琳”班、“大祁”班、“小丁”班等先进集体发挥出典型引路的作用。公司645个班组中,有408个达到“五型”班组创建标准,占班组总数的63.3%,超过了60%的年度创建目标。
科技领先助生产
冷胜军常讲,科技对于企业获取最大效益、促进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时候都要把科技攻关放在重要位置。
围绕“四大基地”建设的目标,他坚决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实施科研开发、科技攻关、技改技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坚决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打造自主核心技术。公司所承担的11项股份公司级、5项地区公司级科研项目均按计划有序开展。通过对180万吨/年ARGG装置实施MIP改造,降低两套ARGG汽油烯烃含量、降低重整汽油中的苯含量,实现了汽油产品全部达到国Ⅲ标准的质量升级目标。通过实施新的技术方案,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PA14D管材料,新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内市场主流产品水平,打出了中国石油拳头产品。聚丙烯装置、丙烯腈装置综合能耗等技术指标处于同行业内先进水平。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项目工业化试验进展顺利,并在大庆油田进行了先导试验,试验区见效井比例达到88.63%,单井日增原油4吨,含水下降6.79%。丙烯酰胺工艺包及其配套工程技术开发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大规模丙烯酰胺生产技术空白,为聚合物扩能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年来,多项成果荣获中油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及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纺织厂生产的纱线荣膺“新中国60年60个最难忘的纺织服装精品品牌”称号,是全国惟一入选的纱线产品;TMP试验成果荣获200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异构脱蜡催化剂国产化研究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在2009年的“第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评选中,《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工艺技术中的水解方法》项目,被评为全国15项金奖项目之一。
(陈学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