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挖洞 筑墙 积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一啤酒企业的根据地防守反击

  □ 丁永征

  

  “对手强大并不可怕,再强的对手也没有强大到不可战胜,他们也会有弱点,同样,再弱的弱者也会有强项,没有弱小到不能参与竞争。”在豫东市场,金奥啤酒就要借势扩大自己。

  面对啤酒巨头雪纯的咄咄逼人之势,区域性品牌金奥啤酒依据自己的根据地优势,采取“挖洞、筑墙、积粮”方式,攻防兼备,铸造了基地渠道防御体系。

  

  金奥的尴尬

  

  金奥啤酒在豫东市场耕耘多年,前期由于家族式管理及公司生产导向管理模式操作思路,很多区域主管、业务代表直接从车间出来冲到市场一线,并担任营销经理。高销量掩盖了营销的竞争本质及市场问题,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问题逐步凸显:

  1、营销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在豫东各个县级市场,即使是金奥啤酒的优势市场,依然采取2003年以前的独家代理或两家代理模式。

  2、产品线亟待调整。金奥啤酒在豫东周边市场已经销售10年之久,消费者意识里金奥啤酒就是大众产品,老百姓喝的酒。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消费税的上扬,使金奥豫东公司2009年首度出现严重亏损,虽然公司也曾花大力气推出一些新品,但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目前的产品,形象、瓶子包装、渠道利润空间都存在很大问题。面对雪纯、青岛等买店动作,由于自身产品缺乏竞争力,没有市场费用,金奥只能望“店”兴叹。

  3、经销商赢利能力较差。金奥啤酒经销商有很多是从收瓶小商贩发展而来,习惯做传统的流通市场,而做餐饮渠道对服务的要求高,资金占压较多,而且存在极大跑单风险。

  4、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最触动豫东公司销售经理陈锐神经的是,在市场拜访中80%经销商对厂家老总根本避而不见。

  5、营销团队激情不足,牢骚满腹。正如陈锐所料,市场最大的问题来自营销团队。由于高层变动频繁,每位总监到任都会带来一批区域经理,导致中层与客户缺乏沟通,缺乏长远的市场规划与营销战略、策略。

  面对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销售经理陈锐陷入了沉思。这么一个公司不要说竞争,即使没有强势品牌介入,生存也已困难。看来,豫东公司需要动大手术,但是雪纯会给金奥啤酒时间吗?

  雪纯的“疯狂”

  

  雪纯啤酒市场渗透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狼一般的凶悍让金奥感受到生死存亡的压力。

  1、封锁主导产品。针对金奥啤酒餐饮渠道核心产品鲜一代,雪纯啤酒高调推出冰天雪地与金色年华两个副品牌,产品包装档次较高,终端价格21元/箱,二批19元/箱,每箱低金奥鲜一代近3元,渠道成员利润颇高,诸多金奥经销商蠢蠢欲动,一些经销商已经在偷偷销售雪纯的产品。

  2、颠覆价格体系。金奥啤酒的主流产品箱装酒鲜一代产品市场终端价27元/箱,正常促销10箱送1箱,折合底价24.5元/箱。膜包产品是12.5元/包。扣除返利后底价10.2元/包。雪纯啤酒对此采取两条腿走路:

  第一,针对箱装酒,雪纯采取竞争性定价,直接把底价放到19元/箱,终端21元/箱,引导终端销售5元/瓶,金奥啤酒规定终端只能售价4元,销售雪纯的冰天雪地每箱比销售金奥鲜一代多赢利15元。这样的市场诱惑,谁会拒绝呢?

  第二,针对金奥啤酒豫东公司的低端膜包底价只有10.2元/包的残酷竞争,雪纯啤酒直接推出新产品,引导终端售价3元/瓶。

  原来销售金奥啤酒低端2元酒的终端客户,纷纷倒戈直接进雪纯的16元/包(促销后)的啤酒。 如此颠覆性的价格体系的推出,让金奥啤酒措手不及。

  3、扰乱餐饮市场。金奥啤酒在豫东市场操作10年,餐饮是其优势渠道。每年金奥在每个县的餐饮渠道投入费用不低于60万元。金奥对每个终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与终端签订协议,投入展柜、空调等物品,大店直接投入费用,但是,与销量挂钩也让每个终端战战兢兢。

  雪纯啤酒针对金奥啤酒协议进店的操作模式,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

  第一,对于金奥啤酒的核心终端,由于市场投入较大,他们则采取阶段性促销、一次性进店的模式,直接以最低价刺激金奥的核心终端。金奥鲜一代产品27元/箱,促销后为24.5元/箱买店,而雪纯则用一周时间,直接针对金奥大店,用冰天雪地产品,21元/箱,买5送1,底价17.5元/箱,限定时间和家数,导致很多经销商一次性进雪纯150~200箱。而没有享受此政策终端的经销商对金奥公司抱怨不已。

  第二,对于能够销售箱装酒的餐饮终端,雪纯啤酒则采取非专卖进店模式。只要让雪纯啤酒进店,就送展柜、冰柜等实物,不签订协议,不规定销量。此活动一推出便激起千层浪。餐饮终端纷纷向金奥公司提出不能再规定销量,要么就不再销售金奥鲜一代!

  

  对策:“挖洞、筑墙、积粮”

  

  中小企业能够以弱胜强,靠的是什么?用势。金奥啤酒要想达到以弱胜强,就是要借助根据地市场的客观环境来扩大自己的优势,削弱雪纯力量。面对雪纯的强势进攻,金奥豫东公司经过认真研究,系统性地提出了“挖洞、积粮、筑墙”六字基地市场防御营销方针。

  “挖洞”

  即对渠道进行深耕细作,实施渠道下沉,直接做乡镇分销商。经过与王副总及3个区域经理及时沟通,陈锐结合豫东公司市场实际,迅速将靠近公司的10个县级市场全部纳入基地市场,提出“40+6”营销模式,即在每个基地市场城区开发40家餐饮终端,每个乡镇开发6家餐饮终端。

  其具体做法是: 1、每个县城派驻1名主管,4~6名业务员。2、县城两个业务员分别负责餐饮和流通业务,乡镇市场实施划片管理,每个业务员负责3~4个乡镇,这样可以保证2天拜访县城所有终端,乡镇市场2天走访一遍。

  “筑墙”

  即构建强势市场壁垒。结合企业的实际,金奥啤酒豫东公司在渠道上进行大胆变革,对基地市场实施深度协销模式。

  1、“服务墙”。即限制瓶子回收,提高服务门槛。金奥啤酒通知自国庆节起,金奥啤酒瓶子回收每只提高2分,雪纯啤酒按5分钱回收。瓶子费用占据终端近1/3利润,经销商反应异常迅速。

  2、“投入墙”。金奥啤酒在豫东市场有稳定的销量,雪纯啤酒刚刚进入市场,终端对其心里没底。因此,金奥啤酒对终端投入大量的冰柜、展柜、空调等实务。终端封锁让雪纯分销商产生畏怯情绪。

  3、“产品墙”。金奥啤酒原来产品线冗长,产品开发随心所欲,缺乏科学的营销与管理。陈锐结合市场实际,对产品线重新梳理,利用田忌赛马策略对价格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产品进店按组合执行,对雪纯冰天雪地进行有力回击。

  4、“渠道墙”。雪纯啤酒现在最大的瓶颈就是经销商不足,特别是缺乏餐饮渠道经销商。为了防止金奥经销商被雪纯“拐跑”,金奥啤酒在陈锐指导下,成功推出了针对经销商的“鸿福齐天”营销套餐三连环订货活动。

  “积粮”

  即积累优秀人才,打造强势团队。

  金奥啤酒与雪纯啤酒的厮杀是血腥的、不间断的,频频出招,刀刀见血。经过数个回合的火拼,雪纯啤酒在金奥啤酒的基地市场上没有找到太多的机会,于是总公司通知他们暂停进攻,伺机再动。看来,啤酒市场又是一场大战!(文中企业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