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6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一汽锡柴: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范本”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009年,在国内发动机行业中,一汽锡柴以产销量突破36万台、销量增幅行业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净资产利润率、人工成本比重等重要指标均居业内前列。一汽锡柴是依靠什么在业内“一枝独秀”,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我们始终走的是科技创新之路。对于一汽锡柴来说,如果没有比别人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一步,也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新技术的应用与新产品开发的水平。”一汽无锡柴油机厂厂长钱恒荣说。

  

  从关键核心技术上突破

  

  一汽锡柴人认为,“掌握不了最核心的发动机技术,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只是浮华空论;没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终将受制于人”。为此,在多年前,一汽锡柴就提出“让自主创新铸就锡柴新的辉煌”的响亮口号。

  几年来,为了把企业打造成为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的重卡动力基地,一汽锡柴从多方面着力,瞄准国际先进技术,集成国内外科研开发资源,力求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突破,实现“民族品牌,高端动力” 的企业价值。

  他们在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功开发CA6DL后没有停止脚步,凭借着在开发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开发队伍、开发流程与开发模式,锡柴独立进行全系列发动机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开发。

  他们实施了设计开发、整车匹配、协作配套、机构组织、管理机制、成本价格、质量控制、工程建设、市场策划、设备采购10大同步工程,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开发体系,辅以数字化的开发和管理工具,开发速度提高50%以上,设计周期缩短2/3,试制和试验周期缩短1/3。

  2009年底,锡柴为了满足国内重型商用车对272kW~309kW功率档次发动机更新换代的需要,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柴油发动机奥威11L升机下线。该机拥有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款发动机的动力性优秀,扭矩达到1900/N·M;在安全性上采用了发动机压缩制动,一般用户下坡时不用踩刹车就可自动减速,缩短了制动滑行距离,大大提高了重载情况下卡车行驶的安全性,同时该款发动机排放起点就是国Ⅲ,轻松达到国Ⅳ,环保性能高。可以说这款产品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在国内同功率同档次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受到用户的青睐。

  

  从完善体系增强创新能力上突破

  

  体系优势是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产品开发中,我们不断创新观念,形成新的科研开发思路,特别是打破了原来老的体制与机制,建立起全新的系统的研发体系。”钱恒荣厂长说。

  近年来,一汽锡柴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开发道路,在借助外智研发奥威等新品的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方法、流程,提高了消化吸收的能力,逐步具备了再创新和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使企业的自主体系优势日益凸显。

  当一汽锡柴站在与国外强手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因此,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台架和整车标定测试技术,电控技术,振动噪声分析,缩短校车时间,顶置凸轮轴缸盖制造技术,省油技术,发动机制动技术,后处理技术等基础研究课题,相继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企业发展积蓄了技术储备。

  锡柴在自主自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畅,越走越远。其中,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唯一特等奖的CA6DM柴油机从立项到用户验证到批产,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与2003年问世的奥威机相比,产业化周期缩短了50%。

  中国的国情和市场决定了发动机生产企业既要有引领重型车市场的“阳春白雪”高端产品,又要有适宜农用车市场的“下里巴人”大众化产品。锡柴以市场为第一信号,贴紧用户,抓住排放升级,实施重点平台战略,加速阶梯化产品拓展,加快多元化结构调整,使各个平台产品的开发拓展和挖潜提高,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近年来,一汽锡柴继CA6DL奥威7.7升柴油机开发成功后,又向上先后开发成功奥威9升、11升、13升重型柴油机……并根据市场变化、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优化挖潜,先后推出了省油版、自卸版、工程版等个性化产品;向下开发了康威、富威小功率农用车。使锡柴产品形成了 N、M、L、F、K、X、W七大系列柴油机平台,排量跨越2.16L-13L,功率范围覆盖46-500马力,成为国内排量跨度最大,功率覆盖最宽,技术含量最高,排放技术路线最全,国内独一无二、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的“动力超市”。  (许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