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中国售后服务周刊

2010年03月1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刺激政策”功成 退出不宜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林志 

  中国率先从世界经济的泥淖中抬头,但“后危机时代”的压力有增无减。

  居民消费将成经济复苏成败关键。此次复苏的发动机,须归功于“出口让位内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部需求的弊病,在本次危机中暴露无遗,尽管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扭转了经济快速下滑,但是也让经济结构调整有“开倒车”之势。

  危机刚刚来袭时,2008年底,政府就立即提出包括4万亿在内的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作为应对危机之举。在这帖猛药之下,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3%,为1981年以来最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最快增长。作为内需组成部分的投资和消费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场扩大内需的“保卫战”中,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投资贡献率为32.8%,但是上半年,消费的贡献率下降为53.5%,投资上升到87.3%。2009年全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5%,同时投资对GDP的贡献达到92.3%。

  也就是说,去年经济GDP增长8.7%中,投资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拉后腿了-3.9个百分点。

  最近十几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到60%之间,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越来越强。原本在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但是金融危机又将投资推上了主要拉动力的位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今年的重要课题。让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投资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因此,2010年,在外需环境严峻、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如何扩大消费,成为2010年扩大内需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考虑到投资增速将适度回落,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消费有望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但在我国消费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与政府消费率相比,居民消费率下降明显。

  中国社科院曾在去年二季度的报告中指出,表面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表现较好,但实际增量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只剩34%的增长。统计显示,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1978年的78.6%,下降到2007年的72.7%。2000年前,居民消费比重保持在75%以上,在1988年曾达到80%。

  居民消费,是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促进居民消费不仅是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基点,而且有加码之势。政府高层已多次表态,今年重点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产品范围,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此刺激消费。

  2010年,居民消费将成为“扩大内需”中最重要的一环,也许,这才是经济复兴最应该达到的目的。

  农村消费成为“扩需”中的新亮点。中国什么最多?农民最多。这个消费族群的崛起将推动零售业的增长。零售业肯定有增长空间。

  戴尔上月公布第四季财报,其中包括一个惊人的数字——该公司当季在中国地区个人电脑销量窜升81%。

  戴尔称,中国政府刺激国内消费——尤其是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政策措施,是第四季业绩不俗的原因所在。

  戴尔并非一枝独秀。从中国的苏宁电器和国美到外国的沃尔玛和百思买(Best Buy),各路同业对手都受惠于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为拉动经济成长,中国政府决定提振该国1.8万亿元人民币的零售市场。

  最近,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延长对农村和小城市消费者的刺激政策,一直专注于中国大城市的各国零售商在2010年或将爆发激烈竞争。

  因为这是十分诱人的机会。中国13亿人口中超过2/3居住在农村地区——约为美国人口的三倍。去年农村地区零售销售增长16%至4万亿元(5890亿美元)。

  实际上,零售业已经在“摩拳擦掌”。中国大型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电器日前宣布已完成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30亿元人民币。苏宁此次增发将主要用于物流中心的加快建设和连锁门店的拓展。依靠此次募集的资金,苏宁连锁发展将再次提速。苏宁计划今年在中国开设520间新店,截至去年底,苏宁电器在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941间。

  在全国拥有700多间连锁店的同业国美,采取了“走向农村”策略,计划与当地小型零售商联手增加产品覆盖,以开拓农村支出发展的商机。

  外国零售商亦开始放眼一级城市之外。沃尔玛、百思买与家乐福即便尚未耕耘农村地区,也开始关注二三级城市的发展了。

  零售商在农村的扩张计划还面临一个风险:如果中国撤回刺激措施,农村的消费支出增速可能会停滞不前,这将使零售商陷入销售网络维护成本高昂、但却无法盈利的泥沼。

  不过目前来看,这似乎还不是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

  刺激政策退出不宜操之过急。在国内外热议“中国何时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时候,全球经济出现了新的动向。去年12月初,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日本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总额为24.4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了刺激就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其措施包括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更多资金等。今年1月闭幕的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也对外宣布七国将继续执行经济刺激计划。同在1月份,欧元区的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信用恶化,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经济二次触底的担忧。

  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势头好于预期,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在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的前提下取得的,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复苏和增长步伐很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刺激政策退出的两难选择,如果刺激政策退出太迟,政府债务还会高涨,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增加;如果退出过早,经济将会面临双谷衰退的风险。近期,国内外金融市场均出现了大幅调整,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可以预见,如果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掌握不好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和步骤,退出政策协调不好,无法做到有序退出,则完全有可能造成全球经济剧烈波动,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这种风险不可不防。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是非常清醒和正确的。会议在强调宏观政策需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外,还特别提示中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今年国际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全党全国既要增强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国际看,今年世界经济的复苏仍会很脆弱,希腊等国债务危机是否会扩大和蔓延还是个未知数;从国内看,依靠政策刺激的经济回升超预期不等于进入真正复苏,民营经济部门、民间投资和就业状况没有根本好转。去年“保八”成功,投资拉动功不可没,今年如果投资减速,消费增长不能递补投资和出口增长的缺口,则今年保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既然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复苏势头就必须倍加珍惜。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寻求的或是无痛退出政策,或是进一步刺激经济政策。在中国实体经济还没有真正回暖,外部危机再度爆发的阴影并没有消除的背景下,刺激政策退出不宜操之过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正确处理好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多重目标关系。

  即便是年内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一些刺激政策有必要退出,也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把握好政策退出的时间、节奏和力度,尽量做到有序退出,避免导致市场大起大落;二是把刺激政策退出与调结构紧密联系起来,实施有保有压,有退有进的结构性调整。比如,在政府投资拉动的刺激政策退出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新的替代措施,增加居民的收入以提高消费能力,实现经济复苏的“接力”,避免“硬着陆”的风险;三是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政策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势,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避免过早加息而导致热钱流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