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希振 唐欣
在莽莽苍苍的大别山深处,是他,带领员工在短短10余年里,把一个深山区作坊式小厂、科技扶贫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是他,积极建言献策,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恳切呼吁将“国家继续采取措施,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他就是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商会河南分会副会长、信阳市工商联副主席的羚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熊维政。在他的带领下,10余年来,作为一个地处深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企业,羚锐集团演绎着改革开放的传奇,也为深山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兴办企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巧运营
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豫南大别山腹地的新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熊维政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作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中共中央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日游击区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将军的故乡,也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发祥地。当年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有吴焕先、高敬亭等5.5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像大多数革命老区一样,由于长期战争的创伤和落后的交通条件,这里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正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无数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培育了熊维政开拓进取的精神,而深山区的闭塞与落后又激发了他求知的欲望和活跃的思维。山连着山,岭连着岭,也没能阻挡住熊维政要摆脱贫穷,走出大山的雄心壮志……
1988年,在国家科委大别山扶贫开发团的主导下,国家科委扶持新县依靠数十万元科技扶贫贷款创办了一个科技扶贫企业——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由国家科委四川重庆科技情报所与新县箭厂河乡联办,药厂由重庆方面承包经营,工人是农民合同制工人,多半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和贫困户子女。
1991年初,重庆方面承包经营合同即将期满,拟撤离。当时的新县,懂制药的人不多,新县县委、县政府经再三考虑,最终决定派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时任新县药检所所长的熊维政去接管经营。就这样,时年36岁的熊维政毅然走上了羚羊山制药厂厂长岗位。
由一个国家公务员变成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这是一种岗位的置换,也是一种责任意识与社会角色的转换。熊维政走马上任后,进车间,下班组,深入职工家中调查;边参加生产劳动,边走访座谈;召开听证会,泡在员工中,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倾听职工对办好企业的意见。经深思熟虑的决策,他在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一是在管理层,因岗设人,实施定员定编,实行聘任制,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是对职工实行全员合同制,强化企业约束力;三是推行全员贡献达标进档制,将职工的工作量与劳动成果进行量化,强化绩效考核;四是生产车间实行计件工资,销售人员的工资则与销售业绩挂钩。在坚持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熊维政还积极开拓市场,招商引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并于1992年6月促成河南省信阳羚羊山制药厂与香港锐星企业公司合资,组建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接着又强力推进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10月,“羚锐股份”4000万A股股票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羚锐公司由此成为鄂豫皖革命老区和全国橡胶膏剂药业中的首家上市企业。
在熊维政的带领下,羚锐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公司拥有橡胶膏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10余种剂型200多种产品,其中包括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河南省名优产品和胃疼宁片、青石冲剂、复方拳参片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国家医保药品;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成了羚锐药物研究院和国内首家经皮给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经皮给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生产技术和工艺均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羚锐”商标还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橡胶膏剂药品生产企业中的首件驰名商标。
企业发展了,可熊维政并没有陶醉。公司上市后,他发挥企业融资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公司先后建成了以羚锐新县生态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外用药生产基地、以羚锐信阳科技园为中心的内服药生产基地、以设立在北京总部基地的北京羚锐药物研究院为中心的科研创新基地,以新县银杏、颠茄草为中心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其中,羚锐新县生态工业园年产橡胶膏剂可达30亿贴,已建成为全国最大的外用膏剂药品生产基地。公司资产总额逾10亿元,比创立之初净增了300余倍,并参股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公司,控股北京羚锐伟业科技公司等近10家企业,形成了集团化经营。近年来,公司还先后被命名表彰为“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优秀企业”等;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公司党委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重民生
用社会责任推进社会和谐
熊维政的影响,不仅在于他领导的企业在行业中的突出业绩,还在于他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心系平民百姓、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
2003年1月,熊维政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1月,熊维政高票连选连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情感上永远割舍不了的是他重民生、对改善平民百姓生存状态的一往情深地关注。他多年如一日,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家医药生产企业的负责人,总是念念不忘羚锐“诚信立业、造福人类”的理念,倾心关注平民百姓的用药安全和身心健康。几年来,他积极参政议政,仗义执言,立足于民生和行业角度向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行业部门就国家医药经济健康发展提交了很多建议,比如建议取消或降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支农惠农政策县级配套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造条件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提高农村村干部待遇;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加快《食品安全法》立法工作;建议加大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不足问题;建议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并就如何加快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热点问题和食品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这些议案、提案和建议在会议期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熊维政重民生、对平民百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还表现在:作为企业家,他总是身体力行,并动员、组织自己所在的企业及其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全力推进区域和谐社会建设。几年来,他个人参与希望工程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捐款捐物百余万元。公司还在河南省乃至全国设立了首家由企业发起、以老区扶贫帮困为主业的基金会——河南省羚锐老区扶贫帮困基金会。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先后参与抢险抗洪、扶贫济困、助学助教、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军民共建、医疗卫生、社区建设、慈善福利、支持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捐款2000多万元。通过不断地努力,公司已逐渐打造起负责任的企业形象:1999年和2005年,公司两度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公司入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50家优秀企业”;熊维政也先后当选为“河南省十大科技扶贫功臣”、“河南省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和“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
“我是大别山区一家农民的儿子,作为农民子弟,我永远要热爱生我养我的农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要忠实于人民,向党和政府反映真实情况,为人民说话,为改善平民百姓生活呼吁,尽到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熊维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坚守职责、心系平民百姓、深切关注民生的执着感动着人们,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