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粤东妹子的深圳闯荡史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陈文,1985年生,来自粤东农村,2003年中专毕业来深,从流水线工人到写字楼文员,两年前到东莞,今年准备去南京与男朋友一起创业。她的故事不能涵盖这个群体的所有特质,但透过她却能折射深圳80后外来务工人员一种生活方式。

  

  来深两年

  要做读书人的工作

  

  2003年7月,陈文从梅州市一家中技学校计算机专业提前毕业,分配到了珠海的一家手表厂成了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因为零件太小陈文总是手抖接不上,这一份工作她只做了4天就被辞退了。

  “来深圳我们厂吧,还在招人呢!”在深圳南山一家工厂打工的堂姐给她打电话,陈文再次成为了流水线上的工人,这次的工作是每天重复一个动作,把一块纸板变成纸箱,再放入产品说明书,一个月大半的晚上都在加班,换来的是700元包吃包住的工资。

  做了两个月,陈文回老家,村里人知道了她也在流水线上工作,说“以为你们读了书的人都不用进工厂了,到头来还是做流水线”,因为这句话,再想起流水线上单调而重复的工作,窄小的人际圈子,陈文返深后就辞工了,并下定决心再也不做流水线上的普工,“相对于城里人来说我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但在农村我算读了书的,我也要做读过书的人做的工作。”

  

  为学技能降工资也跳槽

  

  再到深圳,看中陈文乖巧稳重再加上临时找不到人,一个亲戚找陈文去帮忙收租看小孩,承诺过一段时间给陈文找份好一些的工作。做了两个月后,亲戚辗转通过劳务公司给陈文介绍了一份在银行录入数据的工作,每天就是输入一些数字,月薪1200元,不包吃住。陈文第一次住到了城中村的“握手楼”里,5个人住50平米左右的二房一厅,月租200元,陈文说那里“脏乱差,没有安全感,但我住不起其他的房子”。“除了是个打字员,什么都不是”,2005年,陈文决定再次辞职,而曾经流水线的堂姐也通过应聘成了公车售票员,并给她介绍了一份沙井工厂文员的工作,月薪1000元。虽然工资降了,但陈文还是欣然接受,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一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也正是这份工作让她学到了一些技能。

  陈文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公司的ISO质量标准,因为是新手什么都不懂,再加上一个要求严格的上司,陈文经常被骂到偷偷去厕所哭,但就是那段时间,陈文在泪水中学会了制作各种表格,做会议纪要,文字排版,企业ISO体系等。但一次在关外公车上差点被盗手机的经历让她再次决定辞职,并下定决心“关外治安太乱再也不去关外上班了”。

  

  寻求突破

  做到人事文员

  

  这次辞职后,陈文住到了堂哥家里,并决定要自己找一份工作。她开始在网上海投简历,并去了十几次人才市场。第一次去人才市场,陈文一份简历都没有投出,因为放眼望去,能看上眼的企业连前台都要求是大专,几次讪讪而归后,陈文决定力搏一把,看到要求本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塞给人家一份简历,最尴尬的一次,招聘的人冷冷地看了她一眼,当着她的面在简历上划了一个大叉叉,而更多的则是石沉大海。

  “脸皮厚了就不怕了,反正冲上去先聊几句,人家觉得你懂一些还是会给机会的”,去了几次总结了经验,陈文开始有目的的寻找自己有工作经验的,渐渐的也收到了一些面试的电话。过了一个多月,一家福田的园林公司在网上挂出招聘文员,陈文寄出简历后,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因为主管的副总也刚接管这一块,陈文凭着迅速做成一个较为复杂表格的功夫赢得了主管的认可,第一次自己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1200包住不包吃。陈文说,“那时我以为我可以开始在这个城市立足,但1000多的工资谈何立足?”

  三个月后,因为人事文员辞职,陈文被转为做人事文员,她开始慢慢接触一些招聘、调档、入户等工作,月薪也升为了1500元,“这是我第一次开始广泛的接触更多的人,开始有自己的人际圈子”,而也在这个公司,陈文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一个比她大5岁,来自南京学计算机的大专生小宋,对于选择小宋,陈文的理由是“自己再也不想回到农村去生活,宋的家在城市,还是独生子”。

  

  无奈现实

  工资没房租涨得快

  

  “想要增值空间很窄。”

  2007年因为长期接不到工程,园林公司开始经常拖延发工资,甚至连续拖欠了陈文3个月的薪水,最穷的时候,陈文兜里只剩了5块钱,够在食堂吃上一顿饭。但也就同一年,陈文的两个弟弟分别开始上高中和中专,她每年都要向家里交出1万元供两个弟弟读书,陈文提出了辞职,没想到想挽留陈文的领导反而给她加了薪水,工作4年后,她第一次领到了月薪2000元。

  陈文几年间一直很想给自己增值,开始从事人事工作后,同事介绍她可以考个人力资源师,初级不顶用,陈文设法报考了高级班,考了两次,上了一次培训班,花了1000多元,陈文最终拿到了这个证,但她说“后来发现含金量不高,就是再出来工作时能唬唬人”。

  “我也想念书也想有文凭,但是根本不可能”,4年间,除了人力资源师,陈文想过读大专读本科,但至少要六七年,家里还等着她给弟弟们读书筹钱,此路不通,她又想通过自考,但买了两本书回来读了几天后,她发现自己读不懂,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提供她这个层次的人的增值机会,从此她再也没想过要读书,陈文说“这个城市遍地都是大学生,我们这个群体要增值空间很窄”。

  也就在4年里,除了宿舍,陈文住过了上沙、岗厦、梅林等几处农民房,即使是三四个人合租,月租也从最初的200元攀升到了450元,“工资没有涨一倍,月租倒翻了一倍多”,除了省吃俭用,陈文再也没有更多的渠道能赚到钱。一样的工资在东莞更抵用。

  2008年,被屡屡欠薪后,陈文再次辞职并跳槽到了一家地产公司开始做人事,并因为做事泼辣能独当一面,被调到了东莞公司,“说是东莞公司,也就是5个人一个办公室”,但第一次离开了深圳,仍然是月薪2000元不包吃住,陈文却发现“钱更抵用了”。

  在东莞南城,陈文出行公车大多1-2元,房租400元还是住东莞本地人起的农民房,但是环境比深圳的握手楼好,“干净多了,而且房间也比较大”,她可以省下的钱也更多了,而且她发现,东莞不少招聘文员要求都是中专,“没有深圳要求高,也更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好景不长,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陈文所在的东莞分公司整个被撤了,这一次,她没有再来深圳,而是选择了在东莞找了一份人事文员的工作,月薪还是2000元,“在东莞压力没那么大,生活成本也更低”。

  

  回“乡”创业

  在内地才买得起房

  

  2009年中,已经交往多年的男朋友也决定离开深圳,回到南京创业开电脑维修公司,经过多方思考,陈文决定春节后与男友一起回南京。

  “为什么不在深圳创业呢?”陈文说,深圳到处都是电脑维修的地方,再开这样的公司已经饱和了,而在南京,还有经营的空间,人工等各种成本也更低,最关键的是,男友家在南京已经有房子了,陈文说,“在深圳我可能永远都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即使我们再多做几年我们两个人加起来1万一个月,可是连一个平方都买不到,难道我们结婚了还带着孩子住在握手楼里吗?我也想生活更美好些!”

  “年轻是我们留在这个城市的唯一的资本。”陈文说,再过几年,她已经三十了,还是中专文凭,也只懂一些简单的人事,“没有文凭那些就不可能做很专业细分人事,那用人单位为什么要用3000元一个月来请我这样的一个‘老人’呢?2000元大把刚毕业的在等着”,陈文说:“与其说我现在抛弃了深圳,不如说如果不走,深圳最终还是会抛弃我的。”

  陈文说,这几年工作过的公司里的同事,到了二十六七岁还没混出个样子来,大多也选择了回到老家或者去其他的城市投靠亲戚朋友,而更多的比她更年轻的打工一族,在老家听过她们的故事后,已经更多地选择在东莞、江浙一带打工,用陈文的话说是“性价比更高”。(深 闻)